-
- 素材大小:
- 4.365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07-16
- 素材编号:
- 60972
- 素材类别:
- 疾病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这个ppt包含了下肢静脉解剖及结构,病因,易感因素,外科(骨科)患者 VTE 的危险分级及发生率(%),骨科大手术后 VTE 的发生率( % )等内容。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异常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原因。血液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没有活化的凝血因子,即使存在血流瘀滞和血管损伤,血栓仍不会形成。同样,仅有活化的凝血因子,也无法形成血栓,其很快会被机体清除。因此静脉血栓是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下肢静脉解剖及结构
1.静脉壁 与动脉相似,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与动脉相比较,静脉壁较薄,中膜富含胶原纤维,但肌细胞及弹性纤维较少;其中Ⅵ型胶原包绕平滑肌细胞,对维持静脉壁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
2.静脉瓣膜 由两层内皮细胞折叠而出,内有弹力纤维,大多数为双叶瓣,可有单叶、三叶或瓣膜缺如等变异。
3.交通静脉 静脉间的连结支统称为交通静脉,注意两个不同含义命名:communicating vein,指深静脉间或浅静脉间的连结。perforating vein,指深、浅静脉间的连结。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在静脉性溃疡与术后复发起着重要作用。
4.下肢深静脉放射学解剖 双侧髂总静脉在L5平面汇合,右髂总静脉几呈直线,左髂总静脉约90°汇入下腔静脉。髂内静脉常不显影,起始部位一般位于骶髂关节的中、下1/3。髂总静脉沿盆壁向外下移行为髂-股静脉,约在小粗隆平面,股总静脉接纳股深静脉,向下直行段为股浅静脉,与股骨下段交叉并移行为腘静脉。后者在膝关节平面远侧分出胫静脉,直行向下的为腓静脉。
病因
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异常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原因。
血液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没有活化的凝血因子,即使存在血流瘀滞和血管损伤,血栓仍不会形成。同样,仅有活化的凝血因子,也无法形成血栓,其很快会被机体清除。因此静脉血栓是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易感因素
年龄
制动
静脉血栓史
恶性肿瘤
手术
创伤
原发性血液高凝状态
怀孕
口服避孕药
血型
人种
中心静脉插管
肠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其他
外科(骨科)患者 VTE 的危险分级及发生率(%)
骨科大手术后 VTE 的发生率( % )
分类和临床表现
1.小腿静脉血栓形成
常分布在小腿肌静脉丛内,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常不影响血液回流,范围较小,激发的炎症反应也较轻,临床表现常不明显,可有小腿部疼痛、压痛和小腿轻度肿胀。将足急剧背屈,腓肠和比目鱼肌迅速伸长而引发疼痛,称为Homans征阳性。
2.髂股静脉(包括盆腔静脉)血栓形成
(1)原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发病较小腿低,左侧多见。与右髂总动脉跨越左髂静脉有关;左侧发病者常与Cockett综合征引起。起病骤急,表现为①股部内侧疼痛和压痛,常可扪及有触痛的条索状物;②患肢肿胀严重;③皮肤颜色发紫;④浅静脉常曲张;⑤全身反应常较轻;⑥血栓逆行扩展可累及整个下肢深静脉系统,形成全肢型,顺行扩展可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可造成肺栓塞。
(2)继发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血栓起源于小腿肌静脉丛,通过顺行扩展,累及下肢整个髂-股静脉系统,形成与原发性病变逆行扩展相同的临床表现,其特点为:①起病大多隐匿;②症状开始时轻微,实际病情比症状期长;③足靴区可有营养性变化。
(3)股青肿
为最严重的类型。只要血栓伸展至患肢的大部或整个静脉系统,尤其是股深静脉,使下肢静脉处于严重的回流障碍,此时必然伴以动脉痉挛,即为股青肿。
起病急骤,患肢疼痛、肿胀广泛、皮肤紧绷发亮、可呈紫色、起疱、皮温改变,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或明显减弱。全身反应明显,体温升高,由于大量体液迅速渗入患肢,可出现休克,晚期发生静脉性坏疽。
诊断及鉴别诊断
约50%—80%的DVT可无临床表现,但由于可并发致命性PTE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危害极大。及时发现和治疗都有赖于对疾病状态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1. 有症状和体征的 DVT 临床特点
(1)多见于手术后、创伤、晚期肿瘤、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
(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延伸至下腔静脉时,双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 征和 Neuhofs 征阳性
(4)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分为:周围型,以血液倒灌为主;中央型,以血液回流障碍为主;混合型,既有血液倒灌,又有回流障碍。
(5)血栓脱落游走可致 PTE
2.静脉血栓形成的辅助检查
(1)加压超声成像
(2)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
(3)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
(4)螺旋 CT 静脉造影
(5)静脉造影
(6)阻抗体积描记测定
(7)血浆 D 二聚体测定
诊断 DVT 时,应同时考虑有无 PTE 存在,反之亦然
静脉血栓诊断流程
鉴别诊断
下肢淋巴水肿 有淋巴回流受阻病史,早期表现为凹陷性水肿,组织张力较静脉血栓引起的下肢肿胀小,皮温正常。中晚期不会出现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临床体征,如色素沉着、溃疡等
下肢局部血肿 大多有外伤史,肿胀局限,极少累及整个下肢,彩超检查有助于鉴别
预防
(一)基本预防措施
1.在四肢或盆腔临近静脉周围的操作应轻巧、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2.术后抬高患肢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以免影响小腿深静脉回流。
3. 鼓励患者尽早开始经常的足、趾的主动活动,并多作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4. 尽可能早期离床活动,下肢可穿逐级加压弹力袜。
(二)药物预防
1.小剂量肝素:术前2h,肝素5000U IH;术后每隔8~12h,肝素5000U IH(我国一般为3000U),无需检测凝血功能,但应检测血小板。
2.低分子肝素:国外已广泛用于临床,为预防血栓形成的首选药物,注意事项同肝素,均可用鱼精蛋白对抗。
3.口服抗凝药:主要为香豆素类,最常用为华法林。需注意其起效时间一般在服药后3~4天,可用VitK1对抗。
4.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最常用为阿司匹林和噻氯匹定,主要针对血小板,对凝血因子几乎无作用,作用不如肝素及华法林。
5.其他:低分子右旋糖酐,其作用为①血液稀释作用;②降低血小板的粘附作用;③提高血栓的易溶性。术中及术后500ml ivgtt qd,副作用主要为出血倾向、过度扩容及过敏反应等。
(三)机械物理方法
1.间歇性腿部充气压迫法
2.阶梯压差性弹力袜
注意事项
(一)采取各种预防及治疗措施前,应参阅药物及医疗器械制造商提供的使用指南或产品说明。
(二)对DVT高危患者应采用基本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的综合措施。有高出血危险的患者应慎用药物预防措施,以机械预防措施为主,辅以基本预防措施。
(三)不建议单独采用阿司匹林预防DVT。
(四)决定低分子量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戊聚糖钠等药物剂量时,应考虑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
(五)应用抗凝药物后,如出现严重出血倾向,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检查,或请血液科等相关科室会诊,及时处理。
(六)椎管周围血肿虽然少见,但其后果严重。因此,在行椎管内操作(如手术、穿刺等)后的短时间内,应注意小心使用或避免使用抗凝药物。应在用药前做穿刺或置管;在药物作用最小时(下次给药前 2h)拔管或拔针;拔管或拔针后2h或更长时间再给低分子量肝素。
(七)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禁忌证是血小板减少症和严重的凝血障碍。
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切忌按摩挤压肿胀的下肢。患肢抬高超过心脏平面,卧床一般两周左右,两周后穿阶梯压差性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
2.抗凝治疗
是应用最早且最广泛的方法,在PTE防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同时用抗凝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抗凝治疗的时间可贯穿整个病程,一般需1~2个月,部分患者可长达半年至一年,有的甚至需终生抗凝。
禁忌症:①消化道溃疡的患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③近期发生脑出血者;④流产后;⑤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1)肝素
常用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减少用量①两周内作过手术者;②两周内有脑中风者;③血小板<100×109/L;④有出血现象的患者
其检测指标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期间控制在正常的1.5倍或正常值的上限
副作用有:①出血;②血小板计数减少;③骨质疏松症。
2)低分子肝素
3)华法林:首日7.5mg口服一次,次日改为5mg口服一次,第3日起每天口服2.5mg。一般开始每周检测两次凝血功能,后改为每周一次,逐步过渡到每月检测一次。DVT患者用药时间一般至少2个月,如有过PTE病史,则延长至1年。
3.溶栓治疗
是利用溶栓药物激活体内纤溶酶原,使之变成有活性的纤溶酶,促进血栓的溶解,达到清除血栓、再通血管的目的。
主要有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主要针对新鲜血栓,发病后越早使用越好。对于病程3天以上者,效果将大为降低。如治疗12~24小时仍未见效,应停止用药。
下列情况禁用溶栓治疗
体内有活动性出血者
2个月内有过出血及脑中风或颅内有病灶者
2周内有过大手术、器官活检术或较大创伤面疑有内出血者
围产期妇女
有消化道溃疡或有消化道出血史者(不包括痔疮)
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患者
左心有附壁血栓患者
亚急性心内膜炎患者等
对怀孕期妇女、房颤患者、近期施行心肺复苏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近期接受过小手术以及轻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
慢性下肢静脉阻塞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如静脉管腔未再通或再通不完全即形成慢性下肢静脉阻塞,如果侧支静脉代偿不足,患肢肿胀不易消退,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慢性下肢静脉阻塞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手术治疗或非手术治疗。
机械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腔内介入治疗
手术治疗 慢性下肢静脉阻塞一般无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再建静脉旁路。其适应症为:经保守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下肢静脉阻塞患者
手术取栓适应证
股青肿
病史不超过7天(发病后接受正规抗凝溶栓治疗或深静脉造影显示为“双规征”者可延长至14天,根据病情综合判断)
中心型或混合型
65岁以下有工作能力者
手术取栓禁忌证
病史过长或周围型病人
患肢曾有DVT病史
重要器官有明显功能障碍
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患肢或盆腔有感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无法治愈可能者
谢谢
yuwinds@hotmail.com
参考资料
黄家驷外科学(第七版)
实用外科学(第二版)
《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 ( 草案 ) 》
格式解剖学(39版)
正常人体解剖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这个ppt包含了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护理要点,肿消散外敷的护理,平卧位疗法护理,护理,出血并发症的观察等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模板素材: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模板素材,这个ppt包含了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古代医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现代西医学对静脉血栓的认识,血液高凝状态等内容。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另外,股青肿和股白肿是下肢DVT的特殊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却是紧急情况,需紧急手术取栓,方能挽救患肢。根据下肢肿胀的平面可初步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一般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腘静脉;膝以下水肿疼痛为股浅静脉;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疼痛多为坠痛或钝痛,浅静脉曲张多为慢性期侧支循环建立的表现,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模板素材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素材: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素材,这个ppt包含了概述,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护理方法,病情观察,体位治疗及护理,深静脉血栓观察护理单,深静脉护理观察护理单等内容。临床表现:1、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或长期卧床的患者。2、起病较急,患肢肿胀发硬、疼痛,活动后加重,常伴有发热、脉快。3、血栓部位压痛,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体肿胀,皮肤呈青紫色,皮温降低,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或出现静脉性坏疽。血栓伸延至下腔静脉时,则两下肢、臀部、下腹和外生殖器均明显水肿。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4.血栓脱落可致肺栓塞,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素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