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966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07-16
- 素材编号:
- 60964
- 素材类别:
- 疾病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课件,这个ppt包含了定义,下肢静脉解剖,病因,临床分型,根据病理改变静脉血栓可分型,根据病程演变分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内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堵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可致死)‘后期可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可致残)。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下肢,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课件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下 肢 深 静 脉 血 栓 形成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血管外科
孟冉冉
定义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堵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及时治疗,急性期可并发肺栓塞(可致死)‘后期可造成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可致残)。全身主干静脉均可发生,尤其多见于下肢。
下肢静脉解剖
(1) 浅静脉:大隐、小隐静脉
(2)深静脉:胫前、胫后、腘、股浅、股 深、 股总、髂外、髂总静脉
(3)交通静脉:内踝、外踝、大腿
(4)小腿肌肉静脉丛:腓肠肌、比目鱼肌
病因
(1)血流缓慢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病因
(1) 血流缓慢:可能是造成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静脉淤血后造成局部组织缺氧,导致凝血酶积聚,并由于细胞的破坏而释放血清素和组织胺,这些物质均可诱发血栓的形成。因手术或重病卧床,长时间行走或长时间乘车船旅行、产程过长等都可使血流滞缓,极易引起下肢血栓。
病因
(2)静脉壁损伤 :正常静脉内皮细胞层提供最佳抗血栓表面。在内皮细胞的覆盖物中,含有大量的肝素,因此它具有良好的抗凝作用,并能防止血小板的黏附。静脉壁损伤可造成内皮细胞脱落及内膜胶原裸露,引起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释放,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导致血小板聚集,粘附,形成血栓。
病因
(3)血液高凝状态:常见于妊娠,产后或术后,创伤,长期服用激素及避孕药,肿瘤组织裂解产物等,使血小板数量增多,凝血因子含量增加而抗凝血因子活性降低,导致血管内异常凝结而形成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根据病理改变静脉血栓可分型:
(1)红血栓或凝固血栓:组成比较均匀,血小板和白细胞散在分布在红细胞和纤维素的胶状块内
(2)白血栓:包括纤维素、成层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只有极少的红细胞
(3)混合血栓:最常见,包含白血栓组成头部,板层状的红血栓和白血栓构成体部,红血栓或板层状的血栓构成尾部。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分型
周围型
中央型
混合型
临床分型
(1)周围型:也称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因血栓局限,多数症状较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小腿疼痛和轻度肿胀,活动受限。症状与血栓形成时间一致。主要体征为足背屈时牵拉腓肠肌引起疼痛(Homan阳性)及腓肠肌压痛。
临床分型
临床分型
(3)混合型:即全下肢深静脉及肌肉静脉丛内均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肌层均有压痛,皮肤苍白,常伴有体温升高和脉率加速(股白肿 )。如病程继续进展,肢体极度肿胀,对下肢动脉造成压迫以及动脉痉挛,肢体缺血(股青肿 )。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下肢深静脉血栓 根据病程演变分型
(1)完全闭塞型:疾病早期,深静脉腔内阻塞,以严重的下肢肿胀和胀痛为特点,伴有广泛的浅静脉扩张,一般无小腿营养障碍性改变。
(2)部分再通型:病程中期,深静脉以闭塞为主,伴有早期再通。此时,肢体肿胀与胀痛减轻,但浅静脉扩张更明显,或呈曲张,可有小腿远端色素沉着出现。
(3)再通型:病程后期,深静脉大部分或完全再通,下肢肿胀减轻但在活动后加重,明显的浅静脉曲张、小腿出现广泛色素沉着和慢性复发性溃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一)疼痛 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因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末梢神经所致。
(二)肢体肿胀 下肢肿胀是最主要的症状,是由于血栓远端静脉压力增加,导致毛细血管的过滤压也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缺氧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渗出,另外,静脉淤血和炎症反应影响淋巴回流,则加重了肢体肿胀。
(三)浅静脉曲张 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继发性代偿反应。如果血栓累及深静脉主干,可有明显的下腹部和腹股沟的浅静脉曲张。
检查和诊断
(1)多普勒超声检查:灵敏度、准确性均较高,是DVT 诊断的首选方法,适用于对患者的筛查和监测。
(2)螺旋CT静脉成像:准确性较高,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检查和诊断
(3)MRI静脉成像:能准确显示髂、股、腘静脉血栓,但不能满意地显示小腿静脉血栓。
(4)静脉造影:准确性高,不仅可以有效判断有无血栓、血栓部位、范围、形成时间和侧支循环情况,而且常被用来鉴定其他方法的诊断价值
治疗
(1)一般处理
(2)抗凝治疗
(3)溶栓治疗
(4)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
(1)卧床休息:减少因走动使血栓脱落而发生肺栓塞的机会,切忌按摩挤压肿胀的下肢。卧床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
(2)抬高患肢:使患肢超过心脏平面,有利于血液回流,促使肿胀消退。
(3)弹力绷带包扎:2周后使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可加快组织消肿,减轻症状。
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
(2)低分子肝素
(3)华法令
溶栓治疗
概述:
(1)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小板活化和凝血系统激活的共同结果,血栓不仅由纤维蛋白组成,还含有大量激活的血小板。
(2)传统的溶栓治疗主要是针对凝血过程的最终产物——纤维蛋白。
(3)目前的溶栓治疗是将抗血小板药物与溶栓药物联合应用,以加速深静脉血栓的溶解。
溶栓药物
(1)尿激酶:
尿激酶最为常用,对急性期血栓起效快,溶栓效果好,过敏反应少; 一般首次剂量为4000 U/kg,30 min内静脉推注;维持剂量为60~120万U/d,持续2~3 d,必要时持续5~7 d。
(2)重组链激酶 :
溶栓效果较好,但过敏反应多,出血发生率高 。
(3)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溶栓效果好,出血发生率低,可重复使用。
溶栓方法
(1)导管接触性溶栓:(介入放射治疗)
导管接触性溶栓是将溶栓导管置入静脉血栓内,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 ;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降低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
(2)系统性溶栓 :
经外周静脉全身应用溶栓药物 ,系统溶栓的血栓溶解率较导管接触性溶栓低,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能保留深静脉瓣膜功能。
溶栓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变化,正常纤维蛋白为 2—4g/L,若纤维蛋白低于1.5—2g/L或有出血副反应发生,应予停药。
(2)出血严重者可给予6-氨基己酸对抗纤溶酶的作用。
(3)对于急性期中央型或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全身情况好、出血风险较小的前提下,首选导管接触性溶栓。如不具备导管溶栓的条件,可行系统溶栓 。
溶栓治疗禁忌征
(1)有脑出血病史
(2)颅内肿瘤
(3)近期(3周内)外科大手术
(4)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
(5)近期(2~4周)重大外伤
(6)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及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
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介入放射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术取栓:是消除血栓的有效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常用Fogarty导管经股静脉取出髂静脉血栓,用挤压驱栓或顺行取栓清除股腘静脉血栓。
(2)支架置入术 :导管溶栓或手术取栓后同时矫正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可以提高通畅率,改善治疗效果。
(3)下腔静脉滤网置放术: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长期置入导致的下腔静脉阻塞和较高的深静脉血栓复发率等并发症。
外科病人DTV的预防
(1)术前预防:术前要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凝血情况,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2)术中预防:术中纠正脱水,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操作轻柔细致,防止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特别注意保护暴露于手术野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而诱发血栓形成。
外科病人DTV的预防
(3)术后预防: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主动加强下肢功能锻炼,被动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大便通畅,以减少因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加强深呼吸,促进血液回流。重度危险因素者可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这个ppt包含了下肢静脉解剖及结构,病因,易感因素,外科(骨科)患者 VTE 的危险分级及发生率(%),骨科大手术后 VTE 的发生率( % )等内容。经典的Virchow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异常是引起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原因。血液中活化的凝血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没有活化的凝血因子,即使存在血流瘀滞和血管损伤,血栓仍不会形成。同样,仅有活化的凝血因子,也无法形成血栓,其很快会被机体清除。因此静脉血栓是在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素材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这个ppt包含了概述,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护理要点,肿消散外敷的护理,平卧位疗法护理,护理,出血并发症的观察等内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哦。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模板素材:这是一个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模板素材,这个ppt包含了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国古代医家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现代西医学对静脉血栓的认识,血液高凝状态等内容。下肢DVT多见于左侧且混合型较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另外,股青肿和股白肿是下肢DVT的特殊类型,临床上较少见,却是紧急情况,需紧急手术取栓,方能挽救患肢。根据下肢肿胀的平面可初步估计静脉血栓的上界,一般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腘静脉;膝以下水肿疼痛为股浅静脉;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疼痛多为坠痛或钝痛,浅静脉曲张多为慢性期侧支循环建立的表现,欢迎点击下载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PT模板素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