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25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03-26
- 素材编号:
- 4401
- 素材类别:
- 语文课件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风筝鲁迅概括内容PPT,主要是了解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检查字词预习,解释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赏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以及回答课后的问答题等内容。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风筝鲁迅概括内容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语文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风筝
整体感知课文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回答。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3、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4、本文采用的是哪一种记叙顺序?
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线索的作用
本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三件事。
一是:“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
二是:“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
三是:“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研读共品(1-2段):
1、为什么“我”看见天上“一二风筝浮动”竟会感到“惊异和悲哀”,我惊异什么?悲哀什么?
2、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3、“精神的虐杀”在文中具体指哪件事?
2、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精神的虐杀”在文中具体指哪件事?
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互助释疑、总结提高
小组交流互助释疑。
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1、巩固本节课所学,完成《新课堂》相关题目。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文章所揭示的意义。
1、童年事件中,我与弟弟对待风筝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3、(1)从表面,是因为我认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2)从深层意义看,是我深受封建礼教的毒害,对儿童无情压制和迫害的结果。
研读共品(5-8段)
.
1、“我”在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之后感到了深深的自责,想了哪些办法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效果如何?
2、对待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如此沉重,总想补过,你从“我”身上学到一种什么精神品质?
2.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就改,勇于自责反省,有自省精神。
3.“我”讨弟弟宽恕,而弟弟“全然忘却”,我的心情怎样?
我爱弟弟吗?
听歌曲,忆亲情,诉真情。《风筝》课件教案PPT:这是一个关于《风筝》课件教案PPT,主要是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迅的自省精神;欢迎下载《风筝》课件教案PPT。本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第二学期21课内容。是一篇散文。主要通过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风筝》课件教案设计PPT:这是一个关于《风筝》教案设计PPT,主要是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掌握1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在“我”与“小兄弟”之间关于“风筝”的故事。3.要在整体感知课文,欢迎下载《风筝》教案设计PPT。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鲁迅《风筝》教案课件PPT:这是一个关于鲁迅《风筝》教案课件PPT,主要是了解生字及词语积累。文学常识,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读第三段;用不同符号划出我和弟弟对风筝的态度读第四段;用不同符号划出发现弟弟=偷做风筝后我和弟弟的神态和动作。2.我为什么那样做,弟为何不反抗?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作用? 此段有何作用?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为什么? 既然基调是悲哀的,为何“故乡的风筝时节”却写得很温和、鲜明?欢迎点击下载鲁迅《风筝》教案课件PPT哦。跟“惩罚”一词联系起来就明白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风筝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