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

您的位置:首页 > ppt下载 > PPT课件 > 疾病课件 > 鼠疫防治知识PPT

鼠疫防治知识PPT下载

素材大小:
402.00 KB
素材授权:
免费下载
素材格式:
.ppt
素材上传:
ppt
上传时间:
2016-02-14 13:40:08
点击次数:
0
素材类别:
疾病课件
网友评分:

素材预览

鼠疫防治知识PPT 鼠疫防治知识PPT

这是一个关于鼠疫防治知识PPT,主要书熟悉鼠疫的概念,病因,流行病学,流行症状,诊断和治疗以及其他知识点等内容。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说明那时在我国流行十分猖獗。

鼠疫防治知识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鼠   疫(plague)        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啮齿动物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易引起大流行,属甲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毒血症症状,伴局部症状,以急性淋巴腺炎(腺鼠疫)最常见,其次是败血症,肺炎,偶可见脑膜炎,皮肤型鼠疫等。
治疗: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等。预防主要是控制鼠间鼠疫,特殊人群可用菌苗。
      [病原学]       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的耶尔森菌属;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兼性厌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鼠疫杆菌抗原,主要有:① F1(fraction 1)抗原  为荚膜抗原,糖蛋白,不耐热,有高度免疫原性及特异性,       用于血清学诊断,其抗体有保护作用。
     ②鼠毒素(murine toxin)可引起局部坏死和毒血症。      ③V和w抗原仅见于有毒力的菌株 ,能够保护细菌,使之能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
     我国Yersinia pestis可分5群(A-E)17个生态型,不同生态型的菌株生长情况有明显差别,生长好的生态型的致病力较强。
      抵抗力较弱,特别对热和干燥敏感,日晒,煮,烤和常用消毒剂均可杀灭。      耐冷。在脓液和痰液中可存活10-20日。可存在于病人的组织,血液和体液,粪便及痰液。
      [流行病学]       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流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通过蚤类进行传播。人类一般只是偶然受染。但如罹患肺鼠疫,则可出现人人传播。
我国各地区的主要宿主及传播方式不同。松辽平原主要是通过鼠蚤在黄鼠中流行,然后通过鼠蚤感染家鼠,在家鼠中流行。家鼠病死后鼠蚤离开鼠体可感染人。                 青藏高原则主要是通过蚤类在旱獭中流行,人在猎取旱獭或剥皮,食肉时受染。
      我国曾多次流行过plague,解放后经大力控制,目前仅西南,西北某些地区仍有鼠间plague流行,人间plague仅散发于个别地区。
      [发病机制及病理]       Y. pestis 经皮肤进入人体后,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引起出血坏死性淋巴腺炎。然后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和败血症。也可能经血液到达肺脏,引起出血坏死性肺炎(肺鼠疫)。
       Y. pestis 除引起局部出血坏死性病变外还常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2-8日,主要有3种临床表现。
一.    腺鼠疫       最常见,突然寒战,高热,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约1-10cm,呈单个或成串的不规则结节,坚实无波动,表面皮肤红肿,有明显的疼痛和压痛,拒触摸,常因剧痛而不能活动。
      淋巴结周围组织明显水肿。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颜面潮红,结膜充血,高度无力,烦躁不安。嗜睡 ,血压 常下降。肝脾常可触及,有压痛。
二.   肺鼠疫 
      由腺鼠疫血行播散引起。       因吸入带菌的飞沫、尘埃而引起。咳嗽,胸痛,咯血性脓痰,呼吸急促,发绀,肺底可有少许水泡音。胸片常示支气管肺炎或实变。痰中含菌。全身中毒症状常极严重。
三.  败血症鼠疫
       Yersinia pestis菌血症为各型鼠疫共有。        严重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杆菌在血中大量繁殖,血涂片可检出。
      少数病人可无原发灶(腺鼠疫或肺鼠疫),主要表现为极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高热,谵妄,昏迷 ,广泛出血,循环和呼吸衰竭。常于2-3日死亡。发绀和淤斑,死后皮肤常呈黑紫色,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
四. 其它少见部位的鼠疫 如脑膜炎型,皮肤型眼结膜型,咽型,肠型等。
[实验室检查]       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可见中毒颗粒。严重者可呈类白血病反应。病变部位的 标本进行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病原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史:到过疫区的急性淋巴腺炎患者应怀疑本病。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严重是本病的特点。       在流行末期或接种过菌苗者可表现为轻型。
确诊需病原学诊断:    ①淋巴结穿刺液、血液、脑脊液、痰等做涂片和培养。    ②以ELISA法检测血中的F1抗原,阳性率高。    ③以PCR法检测特异性核酸,较特异和灵敏。
本病主要与急性淋巴腺炎鉴别。最主要是有无受染鼠疫可能,如无可能,则基本排除,如有可能,且潜伏期符合,应高度警惕。如出现严重肺炎或败血症,需考虑有无plague之可能。
       [治疗]        一、严格隔离        病室灭鼠,灭蚤。病人排泄物彻底消毒。医护人员要严格防护。立即报告疫情。腺鼠疫隔离至炎症消散。肺鼠疫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接触者检疫9日。
     二、抗菌治疗      应及早采取。      链霉素,四环素和氯霉素。      链霉素首选,可使病死率降至5%以下。成人剂量为2-4g/d, 儿童为30mg/(kg.d),分2次肌注。
       大多数病人3日内迅速退热。但淋巴结内仍可有活菌,疗程10日。 氯霉素60mg/(kg.d),分4次口服或静滴,热退后减至30mg/(kg.d),10日。       目前认为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疗效好,其次为氨苄西林。
      三、对症支持疗法       补液,降温,输血或血浆。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滴。淋巴腺炎一般不需局部处理,个别液化者可切开引流。
       [预防]        控制啮齿动物间的plague是预防的关键。疫区工作者应注意个人防护。       甲醛灭活菌苗可用于疫区居留者,与野鼠有接触者和plague实验室工作人员。有效期1年,继续暴露者每6个月加强注射1次。减毒活疫苗和F1菌苗也可应用。
        鼠疫杆菌有可能做为生物武器,应提高警惕。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35岁,2日来高热,右大腿根部严重疼痛。检查,T.39 0C, 全身中毒症状较严重。右腹股沟淋巴腺约3cm ,红肿,明显压痛。对此患者应考虑那些疾病,应如何确诊,如何治疗和处理。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9 岁,内蒙人,1948年8月20日因2日来右侧腹股沟部剧痛,高热而就诊。患者于3日前由内蒙来京,途中突然发病。检查:T 410C ,P 130/min,R 30/min. BP 90/70mmHg,重病容,烦躁不安,脉细弱。右腹股沟淋巴腺约5cm,边界不清,明显红肿,周围组织明显水肿,拒按。无波动。淋巴腺抽取发现Gram(-)小杆菌。 .

人畜共患病PPT:这是一个关于人畜共患病PPT,主要是了解鼠疫的概念,鼠疫的三次大流行,鼠疫的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也叫做黑死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从地中海地区传入欧洲,死亡近1亿人;第二次发生在14世纪,波及欧、亚、非;第三次是18世纪,传播32个国家。14世纪大流行时波及我国。1793年云南师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当时“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说明那时在我国流行十分猖獗。

鼠疫课件:鼠疫课件,主要是了解一.鼠疫的概述,二.鼠疫的流行状况,三.鼠疫的防控策略以及流行特点和诊断等,欢迎点击鼠疫课件下载哦。

鼠疫防治知识PPT

下载地址

推荐PPT

热门PPT

网友评论

PPT分类Classification

Copyright:2009-2015 rsdow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红软PPT免费下载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