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

您的位置:首页 > ppt下载 > PPT课件 > 疾病课件 > 乙肝病人的护理PPT

乙肝病人的护理PPT下载

素材大小:
201.04 KB
素材授权:
免费下载
素材格式:
.ppt
素材上传:
ppt
上传时间:
2016-02-20 11:40:07
点击次数:
0
素材类别:
疾病课件
网友评分:

素材预览

乙肝病人的护理PPT 乙肝病人的护理PPT

这是一个关于乙肝病人的护理PPT,主要是了解乙肝的含义,病因,慢性乙肝病程三个阶段,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预防等内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肝病人的护理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慢性乙型肝炎
赵辉       2013年8月25日
简   介
肝炎分类(慢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药物和毒物、乙醇、代谢障碍、其他)
HBV是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肝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
HBV携带者
慢性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难以治愈
流行病学
乙肝感染呈世界性流行,但不同地区乙肝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其中3.5亿人为慢性乙肝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肝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我国属乙肝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09%。接种与未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51%和9.51%。
男性多于女性。
传播途径
经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器针头及针炙、牙科及手术器械,纹身、纹眉、穿耳眼、做双眼皮、刮面
母婴传播:指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在怀孕期、分娩期、哺乳期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的一种方式。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40%-5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有90%-100%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婴儿。
性接触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家庭日常生活可造成传播的情况主要有:创伤出血、月经血、痔疮血污染家庭环境;与HBsAg阳性人共用牙刷、口杯、毛巾和剃刀;HBsAg阳性人同乳幼儿密切接触,尤其是口喂小儿。 但一般经水和食物是不会感染的。
慢性乙肝病程三个阶段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又称为免疫耐受期。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持续存在6个月以上,无肝病相关症状和体征,转氨酶基本正常。这一人群肝功能正常,乙肝病毒载量很高,HBeAg阳性。此阶段不是抗病毒治疗的时机,但具有传染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又称为免疫清除期。处于这个时期的患者肝功能异常,ALT高于正常值的2倍,乙肝病毒载量很高,大于105拷贝/ml,这是抗病毒治疗的关键时期。经过正规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相当多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乙肝病毒载量明显下降,甚至达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实现了e抗原血清转换(e抗原转阴或产生了e抗体),ALT恢复正常。
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又称表面抗原携带期。这类人群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正常,HBsAg阳性,HBeAg阴性或者e抗体(HBeAb)阳性。处于此期的患者基本没有传染性,但还存在病情反复的可能,故应该定期随访。
临床表现
轻度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肝大或肝功能异常。常见症状为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疼痛、腹胀、失眠、低热等、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肝脾大。病情严重者可有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浮肿、出血倾向及肝性脑病。
肝外表现可有皮疹、关节炎、再障、男性乳房发育等等。
实验室检查
生化室检查
临检室检查
免疫室检查
病毒的核酸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
1、ALT与AST: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正常值均为0-40国际单    位。如果肝细胞坏死,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
2、ALP和GGT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或γ-GT)是诊断胆道系统疾病时常用的指标。
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的各个组织,但以骨骼、牙齿、肝脏、肾脏含量较多。正常人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主要来自于骨骼,由成骨细胞产生,经血液到肝脏,从胆道系统排泄。因此,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此酶明显升高。
γ-谷氨酰转肽酶在体内分布很广,如肾、肝、胰等脏器均有此酶。但血清中的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因此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肝胆系统疾病时,此酶升高。当肝炎恢复期时,ALT和AST已经恢复正常后,γ-谷氨酰转肽酶仍未降到正常。因此,目前常以此酶作为患者是否可恢复正常工作的标志。酒精性肝炎和阻塞性黄疸的患者GGT明显升高。
3、白蛋白/球蛋白(A/G)
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当肝功能受损时,白蛋白产生减少,其降低程度与肝炎的严重程度是相平行的。慢性和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白蛋白在体内起到营养细胞和维持血管内渗透压的作用。当白蛋白减少时,血管内渗透压降低,患者可出现腹水。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当体内存在病毒等抗原(敌人)时,机体的免疫器官就要增兵,来消灭敌人。因此,球蛋白产生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白蛋白产生减少,而同时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值倒置。
4、胆碱酯酶
血清胆碱酯酶减少主要见于肝病和有机磷中毒。
各种肝病时,病情越差,血清胆碱酯酶活性越低,持续降低无回升迹象者多预后不良。肝、胆疾病时ALT 、γ-GT均升高,往往难以鉴别,如增加血清胆碱酯酶测定,可发现胆碱酯酶降低者均为肝脏疾患,而正常者多为胆道疾患。
乙肝病毒标记物检查
乙肝病毒标志物有5项,分别是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
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如果乙肝检查化验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表面抗体(HBsAb或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这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 人体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
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
 乙肝e抗体(HBeAg或抗-HBe):表示乙肝相对好转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已经      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血中带毒量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
乙肝核心抗体(HBcAb或抗-HBc):乙肝核心抗体是人体感染了乙肝病毒以后,最早出现的一种抗体。但是,它对人体没有保护作用。阳性时,如果滴度高,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传染性也强。 如果过去是强阳性,现在虽然也是阳性,表示曾经得过“乙肝”,这种阳性差不多要持续存在几年或数十年。
通常所说的“大三阳”是指“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是指“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表示病毒已基本停止复制,若乙肝病毒DNA阴性,则基本不再具有传染性,体内病毒活性低,如果没有肝功能异常,可以不治疗。以前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重,“小三阳”病情轻,希望从“大三阳“尽快转为“小三阳”,其实这只是一种片面的看法,乙肝病毒DNA阳性的小三阳,往往提示病毒变异,也应该注意。
常见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与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核酸检测
乙肝病毒DNA(HBVDNA)中copy/ml是拷贝数/毫升的意思,拷贝数是利用DNA信号扩增技术,由计算机算出血液中乙肝病毒核酸的含量。拷贝数是一个分子生物定量单位,不是简单的数量单位。拷贝数高,说明病毒核酸含量高。由肝脏组织中释放到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每天检测血液中的乙肝病毒核酸含量都不相同,不能简单用乙肝病毒核酸含量解释疗效。另外乙肝病毒核酸的检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
一般以定量检测103copies/ml以下为阴性,以上为阳性。阳性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活跃,血液中含量高,传染性较强;阴性则相反,病毒复制已得到抑制,血液中含量底,传染性弱。
临检室检查
重症肝炎可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凝血因子Ⅱ 、Ⅴ 、Ⅶ 、Ⅸ 、Ⅹ均可减少,凝血功能异常
治   疗
总体目标就是长期持续的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这样的话可以减轻肝脏的炎症,肝炎病变恢复,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生存期。
乙肝病人抗病毒治疗是最重要的治疗。干扰素;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到目前国内外乙肝彻底治疗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治疗到病毒的抑制,病毒完全从体内清除的数字很低,所以需要比较长期的治疗,否则治疗以后有可能要复发。不过,你治疗和不治疗远期差别很大,乙肝病人通过抗病毒治疗,即使治疗效果不好,只要长期坚持治,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几率会降低。
预   防
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
切断唾液传播 在50~8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乙肝携带者母亲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搞好卫生工作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尽量一个人使用自己的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等,养成饭前便后、出入公共场所(公交车、医院、超市等)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注意事项注射乙肝疫苗需要注意,乙肝疫苗注射第二针、第三针提前或推迟几天打是没有问题的,乙肝疫苗抵抗乙肝病毒传染不能永久性,一般可以维持3-5年,专家建议每隔3年打一次加强针。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以及直接接触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血液。
谢谢大家!

乙肝培训课件PPT:这是一个关于乙肝培训课件PPT,主要是了解乙型肝炎的致病性与免疫性,全球乙肝病毒感染模式,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等内容。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慢性乙肝防治指南PPT:这是一个关于慢性乙肝防治指南PPT,来自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的PPT。主要是介绍了乙肝的背景,治疗的总体目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抗乙肝病毒药物,以及如何治疗预防等内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肝知识讲座内容PPT:这是一个关于乙肝知识讲座内容PPT,主要是了解什么是乙肝?乙肝的发病因是什么?乙肝的症状,表现又是什么?要如何治疗和预防等内容。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乙肝病人的护理PPT

下载地址

推荐PPT

热门PPT

网友评论

PPT分类Classification

Copyright:2009-2015 rsdow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红软PPT免费下载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