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

您的位置:首页 > ppt下载 > PPT课件 > 疾病课件 > 预防肺结核PPT模板

预防肺结核PPT模板下载

素材大小:
270.00 KB
素材授权:
免费下载
素材格式:
.ppt
素材上传:
ppt
上传时间:
2016-02-20 11:30:43
点击次数:
0
素材类别:
疾病课件
网友评分:

素材预览

预防肺结核PPT模板 预防肺结核PPT模板

这是一个关于预防肺结核PPT模板,来自江山市人民医院的PPT,主要是了解它的定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特点,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等内容。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预防肺结核PPT模板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高血压药物治疗 的原则和方案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吕卓人
提高高血压药物治疗的 合理性、技巧性是当务之急
我国高血压的
知晓率为44.7%,
治疗率为28.2%
控制率仅8.1%
        原因不在于无法获得药物,而应归咎于治疗不力!
一、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1997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六次报告(JNC-VI)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
1999年英国高血压学会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3年欧洲高血压和心脏学会高血压治疗指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VII)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则
联合用药与个体化治疗
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
    固定小剂量复方制剂
    按需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1.开始使用高血压药物的时间
收缩压持续≥160mmHg或舒张压持续≥100mmHg者,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
收缩压持续在140150mmHg或舒张压持续在9099mmHg之间,如果有靶器官损害、已诊断有心血管病、糖尿病或10年内冠心病的危险≥15%者,也应开始降压药物的治疗。
2. 抗高血压初始药物的选择 2003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 Hypertens 2003;21:1011-1053
抗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益处来自于血压的下降
证据表明不同类型的抗高血压药在某些作用或对特殊的人群可有不同,特别是个体差异可不同
作为初始和维持治疗的抗高血压药物为:利尿剂、-阻滞剂、CCB、ACE-I和ARB
强调一线用药也许是不适时宜的,因为要达到目标血压多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的联合用药
3. 从小剂量开始
 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减少不良反应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为剂量依赖性的
       当剂量从小逐渐增加到中等量时,药效也逐渐
       增加,到中等量后药效增加就很小,而不良反应
       和毒性可呈对数级增加。
应为病人确定一个最小的有效量,既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又将不良反应降得最低。
4.合理的联合用药
Dickerson的研究显示,应用单一的抗高血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长效钙拮抗剂)血压降至<140/90mmHg水平的比例约39%,降至<135/85mmHg的比例仅20%。
HOT、UKPDS也证明要严格控制血压,约70%的患者需联合使用二种及二种以上降压药。目标血压越低,联合用药的比例及药物种类越多。
HOT study: 目标血压大多数能够逐步达到,
                     但多数需要联合用药。
UKPDS: 需要多少药物控制血压
使用小剂量不同作用机制降压药的联合,其协同作用不仅可增加降压效果,而且同时可使不良反应率降低及不良反应程度减小。
如果第一个药物的疗效不理想,通常宜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不同类型),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
5. 使用长效降压药
长效降压药(谷峰比值>50%)每天服用一次,能持续24小时的降压效果,包括防止清晨血压急剧升高,起到平稳降压,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Greenberg汇总了26项临床研究的结果:每日3次用药与每日1次相比,坚持用药的比例分别为52%和73%。
6. 全面降低心血管危险
 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不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
 在药物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要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对于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应进行评估和危险分层,并干预所有可逆性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异常脂蛋白血症或糖尿病),适当处理并存的临床情况。
 减少高血压的心脑血管危险,降压是第一位的。
7.目标血压
JNC VII: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为<140/85mmHg
伴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宜<140/80mmHg
2003年欧洲高血压和心脏学会高血压治疗指南:
积极降压,应<140/90mmHg,如能耐受可降得更低;
 糖尿病患者应<130/80mmHg。
WHO-ISH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患者降压至理想或正常血压(<130/85mmHg)
 老年人至少降至正常高值(<140/90mmHg)最妥。
二、联合用药与个体化治疗
  利尿剂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钙拮抗剂(CCB)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
    关注降压药,却忽略对降压治疗方案的研究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 联合用药与个体化治疗
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联合应用降压药,如利血平+氢氯噻嗪(HCTZ)。
七十年代越来越多固定配方的复方制剂用于临床。国内以利血平、氢氯噻嗪、肼屈嗪等组成的复方降压片、复方降压胶囊使用非常广泛。
七十年代末提出并强调以足量、单一药物开始的阶梯治疗(stepped care)和个体化治疗(individual therapy),逐渐淡化了联合用药。
阶梯治疗
从小剂量的单一药物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到中等、大剂量;
如果第一种药物未取得满意的降压效果,则更换另一种药物,并调整剂量。
第一阶梯: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
第二阶梯: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甲基多巴和肼屈嗪、哌唑嗪;
第三阶梯:肼屈嗪和利尿剂;
第四阶梯:胍乙啶、苄甲胍、异喹胍。
基本原则是在前三个阶梯中,必须用一个利尿剂。
早期阶梯疗法的主要缺点
长期使用利尿药普遍出现低血钾、高尿酸血症;
MRC试验5年观察结果:12%发生阳萎,14%糖耐量异常。
早期的阶梯疗法均以利尿剂为首选药,忽视了高血压的异源性,妨碍了选择性药物治疗。
七、八十年代以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抗高血压的临床试验尚未能令人信服地证明能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新的阶梯疗法
新药CCB与ACE-I对血脂有良好作用,而且无水钠潴留的副作用,推荐为新的第一阶梯药。
可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CB或ACE-I中任何一种为第一线药,
自小剂量开始,剂量加到出现不良反应为止。
此时可转移到另一类第一线药或减少第一个药的剂量而加上另一类药。
针对药效学和药理学特点所确立的个体化治疗
心率快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高,可选用β阻滞剂;
高血压按血浆肾素水平分型,高肾素型者选用ACE-I;低肾素型、盐敏感者,有水钠潴留倾向,优先考虑利尿剂;
CCB或利尿剂可能对老年高血压更有效;
ACE-I或β阻滞剂可能对年青人降压效果较好。
  事实上上述的推测与实际降压效果并不完全一致。
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随机服用一种降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CCB、ARB),各种药物将舒张压控制在<90mmHg的成功率没有明显差异;各类降压药按一般推荐剂量,降低血压的作用大体相似。
经安慰剂校正后,SBP下降7~13mmHg及DBP下降4~8mmHg,降压幅度相同,所产生的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危险的作用在不同类降压药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
治疗前血压>160/100mmHg或具有多项危险因素,往往需要使用3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使血压控制在<130~135/80~85mmHg。
    PRATIK研究将14066名高血压患者按危险因素分成三组:
第一组无危险因素,血压控制率(<140/90mmHg)
   为42.9%;
第三组危险因素3个或3个以上,血压控制率27%;
血压控制者中需联合用药的比例第一组为34.2%,第二组为43.5%,而第三组达55.8%。
         因此,有充分的理由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治疗方案的研究和选择上。
事实上,在高血压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靶器官损害及其危险因素等方面并没有完全搞清
尚无一批作用机制不同、安全有效降压和保护靶器官的降压药物供选择
目前降压治疗不可能真正针对“个体”,实际上处于针对“群体”的状态。
治疗方案的研究和选择是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三、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案
(一)固定小剂量复方制剂 
不同作用机制的小剂量药物联合,比大剂量单药的降压效果好,血压控制率可由50%左右提高到70%左右,而不良反却明显减少,与安慰剂相近。
固定剂量的组合,目前认为有效的有:①ACE-I+利尿剂、②ARB+利尿剂、 ③CCB+利尿剂、④β阻滞剂+利尿剂、⑤CCB +ACE-I等。
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体现了合理联合用药,可明显提高疗效和安全性,而且使用方便、依从性好,并能降低支出,提高成本/效益比。
 固定了联合用药的种类和剂量,不能根据临床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整。譬如并发心力衰竭,需要增加利尿剂的剂量,要对ACE-I或/和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进行滴定和递增,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就难以适应这种临床需要。
(二)按需联合用药治疗方案
1988年美国高血压普查治疗委员会推荐可随不同病情灵活选药的新阶梯式用药程序(individualized step-care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在许多研究高血压治疗的临床试验中提出了按需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
 HOT(Hypertension Optimal Treatment) 研究的五步治疗方案
第一步  5mg波依定
第二步  5mg波依定+小剂量ß-阻滞剂或ACEI                 
第三步 10mg波依定+小剂量ß-阻滞剂或ACEI                 
第四步 10mg波依定+大剂量ß-阻滞剂或ACEI             
第五步 10mg波依定+大剂量ß-阻滞剂或ACEI
            +小剂量利尿剂或其他药物
LIFE(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 reduction in hypertension study) 的四步方案
第一步  氯沙坦50mg或阿替洛尔50mg
第二步  氯沙坦或阿替洛尔50mg+HCTZ 12.5mg
第三步  氯沙坦或阿替洛尔100mg+HCTZ  12.5mg
第四步  氯沙坦或阿替洛尔100mg+HCTZ  
               12.5~25mg+其他降压药
INSIGHT(International Nifedipine once-daily Study Intervention as a Goal i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试验的五步方案
第一步  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
第二步  拜新同60mg
第三步  拜新同60mg+阿替洛尔25mg或依那普利5mg
第四步  拜新同60mg+阿替洛尔50mg或依那普利10mg
第五步  拜新同60mg+阿替洛尔50mg或依那普利
            10mg+其他降压药
SILVHIA (Swedish Irbesartan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vestigation versus Atenolol trial)
第一步  伊贝沙坦150mg或阿替洛尔50mg
第二步  伊贝沙坦300mg或阿替洛尔100mg
第三步  伊贝沙坦300mg或阿替洛尔100mg 
              +HCTZ 12.5~25mg
第四步  伊贝沙坦300mg或阿替洛尔100mg+非洛
              地平5~10mg
SHEP(Serum uric acid, diuretic treatment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h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n the Elderly Program)
第一步  氯噻酮12.5mg
第二步  氯噻酮25mg
第三步  氯噻酮25mg+阿替洛尔25mg或利血平0.05mg
第四步  氯噻酮25mg+阿替洛尔50mg或利血平0.1mg
1. 首选药物和从小剂量开始
上述临床实验选用的首选药各不相同,但无论选哪一类药,第一步均为小剂量。
JNCVII强调噻嗪类利尿剂应该用于大多数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单用或合用),某些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选用其他类降压药。
欧洲高血压治疗指南强调抗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源于血压降低本身,因此各种抗高血压药物(利尿剂、β-阻滞剂、ACE-I、CCB和ARB)均可作为首选药,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师选用。
2. 分步达到目标血压
不管分四步还是五步,都体现分阶段的联合用药和逐步递增剂量的指导思想。
虽然每步间隔的时间不等,但间隔期均较长,以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减少不良反应,提高耐受性。
3. 不同类别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不同类别降压药的联合,可增强降压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JNC VII主张利尿剂用于联合治疗方案。
利尿剂均能与β受体阻滞剂、ACE-I、CCB或ARB合用,在降压疗效、减少临床事件发生及耐受性不亚于其他药物,而且价格低廉。
JNC VII提出:患者血压比目标水平高20/10mmHg以上,初始治疗即应采用两种药物的联合治疗,其中一类药物是噻嗪类利尿剂。
4. 分步组合药物和滴定剂量
药物的组合和剂量的滴定可根据临床情况和医师的经验调整,体现了相当的灵活性。
使联合用药更趋于合理,也更能充分发挥联合用药的优势。
5. 两种方案的差别
主要区别在第二步:①采用两种小剂量不同作用机制
降压药的联合;②采用加大首选药物的剂量。
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
如果对单一药物有较好反应,但血压未能达到目标,应当在能够很好耐受的情况下增加该药物的剂量。
合理的联合用药通常宜加用小剂量的第二种降压药(不同类型),而不是加大第一种药物的剂量,目的是使两种药物都使用小剂量,而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
尽管临床试验按其研究目的设计干预方法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获得了良好效果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显然为规范临床治疗具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然而,针对高血压治疗方案的研究还很少,有待于循证医学的证据,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地不断总结经验。肺结核诊治指南
江山市人民医院
定义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客观原因
HIV感染的流行
多重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增多
贫困
人口增长
移民
缺乏对结核病流行回升的警惕性和结核病控制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放松和削弱对结核病控制的投入和管理。
流行病学
全球疫情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约20亿)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WHO把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
我国疫情
高感染率
高肺结核患病率
高耐药率
死亡人数多
地区患病率差异大
实施DOTS项目的地区患病率低
结核分枝杆菌
包括牛型、人型、非洲型和鼠型
人肺结核90%以上为人型,少数为牛型和非洲型
结核分枝杆菌特点
多形性: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
抗酸性:抗酸染色呈红色,抵抗盐酸酒精脱    色 
生长缓慢:增代时间为14-20小时,需氧菌,培养时间2-8周,适宜生长温度370CD左右
抵抗力强:对干燥、冷、酸、碱等抵抗力强
菌体结构复杂:主为类脂质、蛋白质、多糖类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1.传染源
继发性肺结核
大量排菌:直接涂片法查出
微量排菌:直接涂片法阴性,培养阳性
2.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谈话产生微滴排到空气中传播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3.易感人群
自然抵抗力:与遗传因素、生活贫困、居住拥挤、营养不良有关。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易患。
获得性特异性抵抗力:来自自然或人工感染。山区及农村居民移居城市易感。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4.影响传染性的因素:
与排除菌量多少
空间微滴密度
通风
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
个体免疫力有关
通风换气减少空间微滴的密度是减少肺结核传播的有效措施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5.化学治疗对结核病传染性的影响
接受化疗后菌量呈对数减少,活力也减弱或丧失。
危害最严重的是未被发现和未给予治疗,管理或治疗不合理的涂阳患者。`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1.原发感染
首次吸入微滴后是否感染取决于结核分支杆菌毒力和肺泡内巨噬细胞固有的吞噬杀菌能力。
原发病灶:结核菌存活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肺组织出现炎性病灶。
原发灶中结核菌沿肺内引流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
原发综合征或原发性结核:原发病灶和肿大的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核。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1.原发感染
结核菌首次侵入人体繁殖,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使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核和播散到全身各器官的结核菌停止繁殖,原发病灶炎症吸收或留下少量钙化灶,肿大的肺门淋巴结逐渐缩小、纤维化或钙化,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的结核菌大部分被消灭。
少量结核菌没有被消灭,长期处于休眠期,成为潜在病灶。
结核病的发生和发展
继发性肺结核发病方式
   1、内源性复发
    2、外源性重染
临床表现
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咳嗽、咳痰
咯血:1/3—1/2患者
胸痛:胸膜性疼痛
呼吸困难:干酪性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
2.全身症状
午后潮热、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育龄女性月经不调。
临床表现
   体征
取决于病变性质,部位,范围或程度,如病变范围大,可有肺实变体征。
局限性干湿罗音
实变征-干酪性肺炎
哮鸣音  见于支气管结核
胸腔积液征.
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过敏表现:结节性红斑泡性结膜炎和结核风湿症等
肺结核诊断
一.诊断方法
1.病史和症状体征
症状体征情况
诊断治疗过程
肺结核接触史
肺结核诊断
胸部X线检查
发现早期轻微结核病变,确定病变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阴影的伴随影像
判断病变性质、有无活动性、有无空洞、空洞大小和洞壁特点
肺结核诊断
胸部X线检查
特点:病变多发生在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和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
方法:正侧位胸片,常能将心影、肺门、血管、纵隔等遮掩的病变及中叶和舌叶的病变显示清晰。
肺结核诊断
肺部CT对肺结核诊断的重要作用
发现胸内隐匿部位病变:包括气管、支气管病变
早期发现肺内粟粒阴影
肿块影、空洞、孤立结节和浸润阴影的鉴别诊断
鉴别纵隔淋巴结结核与肿瘤
少量胸腔积液、包裹积液、叶间积液和其他胸膜病变乃至胸壁、脊柱结核的检出
囊肿与实体肿块的鉴别
肺结核诊断
   3、结核菌检查
       排菌具有间断性、不均匀性
痰涂片:初治者3份痰标本:清晨,夜间,即时痰
1次痰涂片80%阳性,2次痰涂片90%阳性,3次痰涂片95%阳性
痰培养+药敏 time :2-6weeks
PCR-TB
肺结核诊断
   4、纤支镜检查
常用于支气管结核诊断
表现为粘膜充血、溃疡、糜烂,组织增生、形成瘢痕、支气管狭窄
可以病检、采集分泌物、冲洗液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肺结核诊断
5.结核菌素试验
检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非检出结核病。对儿童、少年及青年的结核病诊断有参考意义。不能区分自然感染或是卡介苗接种的免疫反应。
方法: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_-RT23)。左侧前臂屈侧中上部1/3处,0.1ml(5IU)皮内注射,26号10cm一次性短斜面针头和和1cm注射器。
肺结核诊断
5.结核菌素试验
48—72小时观察及判断结果。测量硬结的横径及纵径,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
<4mm为阴性
5—9mm弱阳性
10—19mm阳性
>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和淋巴管炎为强阳性
肺结核诊断
 5.结核菌素试验
阴性反应,一般表明未受过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以下情况不能排除结核病:
 感染后4—8周内未充分建立变态反应,可阴性。
 营养不良、HIV感染、麻疹、水痘、癌症、严重的细菌感染包括重症结核病如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和卡介苗接种后,多为10mm以内。
肺结核诊断
   6、血清学诊断
特异性欠强,敏感性较低,尚需进一步研究。
肺结核诊断
   7、其它检查
血常规:一般无异常,可有白细胞升高,贫血
血沉:可增快,对诊断无特异性,可作为治疗效果观察
肺结核诊断
    8、T-SPOT.TB技术
原理:结核感染者体内存在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效应T淋巴细胞再次受到结核抗原剌激时会分泌多种细胞因子(IFN-γ)
检测效应细胞可用于结核病或结核潜伏感染者的诊断
效应细胞存活时间短,具有特异性,可作为机体是否处于被感染指标,无论是否有临床症状
肺结核诊断
   T-SPOT.TB技术优点
特异性高,只针对结核分枝杆菌,对BCG和大多数环境分枝杆菌不敏感
灵敏度高:在免疫力低下/受抵制人群中有很高的检出率,对活动性结核及肺外结核,敏感性大于95.3%
快速简便,24小时报告结果
肺结核诊断
   T-SPOT.TB技术意义
阴性:患者体内不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特异的效应T细胞,95%以上可排除结核感染
阳性:提示患者体内存在针对结核杆菌特异的效应T细胞,患者存在结核感染。
是否为活动性结核病,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判断
肺结核诊断
二、肺结核的诊断程序
1.可疑症状患者的筛选
2.是否为肺结核
3.有无活动性
活动性病变:胸片表现边缘模糊不清的斑片状阴影,可有中心溶解及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
无活动型肺结核:胸片为钙化、硬结及纤维化,痰检不排菌,无任何症状。
4.是否排菌
肺结核分类标准
原发型肺结核:含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儿童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空洞、结核球、干酪性肺炎、慢纤空
结核性胸膜炎:干性、渗出性、结核性脓胸
肺外结核
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标准
菌阴肺结核为三次痰涂片及一次痰培养结核菌阴性的肺结核,其诊断标准为:
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x线表现
抗结核治疗有效
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疾患
PPD(5IU)强阳性,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
痰结核菌PCR和探针检测阳性

菌阴肺结核的诊断标准
肺外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BAL液中检出抗酸分支杆菌
支气管或肺部组织病理证实结核病变
具备1-6条中3项或7-8条中任何一项可确诊
肺结核诊断
治疗状况记录
初治
尚未开始抗结核治疗的患者
正在进行标准化疗方案未满疗程者
不规则化疗未满一个月者
复治
初治失败
规则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又复阳
不规则化疗超过一个月者
慢性排菌者
鉴别诊断
肺炎:起病急,发热、咳脓痰,抗炎治疗有效
肺癌
肺脓肿
支气管扩张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
1.化学治疗的原则
早期
规律
全程
适量
联合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
2.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
杀菌作用
防止耐药菌产生
灭菌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
耐药性
天然耐药变异菌
联合用药后中断治疗或不规则用药致耐药性
结核分枝杆菌的延长缓解期
高峰浓度杀菌
   间歇化学治疗、顿服
现代化疗的生物学机制
结核病灶内细菌菌群的不均一性,存在着对INH、SM、RFP、EMB自然耐药株,其发生频率各为:10-6、10-6、10-8、及10-4,为联合用药尤其2月强化期联合采用3~4种抗结核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抗结核药物的抗菌活性可分为早期杀菌作用、灭菌作用及预防耐药性产生的作用,进一步为全程及联合化疗提供依据。
现代化疗的生物学机制
全价杀菌药: INH,RFP在细胞内,外浓度都能达到的MIC 10倍以上为全杀菌。
半价杀菌药:SM可杀死细胞外病菌,PZA在细胞内杀菌,二者为半杀菌剂。
抑菌药:EMB,PAS等均为抑菌剂。这对化疗方案组成与选择有重要参考意义。
抗结核药物对结核菌有延缓生长期作用,为结核病的间歇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常用抗结核病药物
异烟肼(isoniazid,INH,H)
利福平(rifampicin,RFP,R)
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Z)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E)
链霉素(streptomycin,SM,S)
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
初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
每日用药方案
  2HRZE/4HR
间歇用药方案
  2H3R3Z3E3/4H3R3
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
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
每日用药方案
  2HRZSE/4-6HR
间歇用药方案
  2H3R3Z3S3E3/6H3R3E3
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
初治涂阴肺结核治疗方案
每日用药方案
  2HRZ/4HR
间歇用药方案
  2H3R3Z3/4H3R3
耐药肺结核
原因:不规律、不合理用药和无任何管理措施。
解决方法:采用DOTS使新发现初治涂阳患者达到高治愈率
治疗:依据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详细询问继往用药史,选择至少2—3种敏感或未曾使用过的抗结核药物,强化期至少有5种药物,巩固期至少有3种药物,并实施全程督导化疗管理完成。痰菌转阴后继续治疗18—24个月。
可选择的药物:氧氟沙星(OFLX)、左氧氟沙星(LVFX)、对氨基水杨酸(PAS)、AK、卷曲霉素(CPM),注意交叉耐药。
板式组合药和复合固定剂量组合药
优点:服药方便、简单,可避免选择性停某些药,提高患者的可接受性和规律用药率,防止耐药性产生,也便于医药人员的管理和监督。
缺点: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难以判断为何药所致。
其他治疗
对症治疗
糖皮质激素: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下使用,用药时间一般4-8周
外科手术治疗
肺结核与相关疾病
HIV/AIDS
症状及体征多,如体重减轻、长期发热、持续性咳嗽等,全身淋巴结肿大,可有触痛。
X线经常出现肿大的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块,下叶病变多见,胸膜和心包渗出。
PPD常阴性,应多次查痰
治疗:以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为主,可适当延长时间,一般预后差。治疗中常出现不良反应,易产生获得性耐药。
肺结核与相关疾病
糖尿病
治疗期可适当延长
硅沉着病
药物预防性治疗,H300mg/d,6—12个月,减少发病70%。
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全程督导化学治疗
病例报告和转诊
病例登记和归口管理
卡介苗接种
预防性化学治疗
谢谢 !

肺结核课件免费下载PPT:这是一个关于肺结核课件免费下载PPT,主要是了解肺结核的含义,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病因和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等内容。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预防肺结核知识讲座PPT:这是一个关于预防肺结核知识讲座PPT,来自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的端木宏谨的PPT,主要是了解一下结核病的严重危害,历史上的结核病流行,结核病流行的生物学环节,结核病的传染源,影响结核杆菌传播的主要因素,全球结核病流行概况等内容。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ct能确诊肺结核吗PPT:这是一个关于ct能确诊肺结核吗PPT,主要是了解影像学在结核病中的作用,肺结核影像诊断中的困难,肺结核的基本CT表现,肺结核分类等内容。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肺结核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预防肺结核PPT模板

下载地址

推荐PPT

热门PPT

网友评论

PPT分类Classification

Copyright:2009-2015 rsdow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红软PPT免费下载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