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最新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ppt下载 > PPT课件 > 课件PPT > 齐人有一妻一妾ppt

齐人有一妻一妾ppt下载

素材大小:
1.46 MB
素材授权:
免费下载
素材格式:
.ppt
素材上传:
lipeier
上传时间:
2019-08-13
素材编号:
238367
素材类别:
课件PPT

素材预览

齐人有一妻一妾ppt

这是齐人有一妻一妾ppt,包括了孟子简介,《孟子》简介,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朗读课文,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本文为何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基础知识-字词正音,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齐人有一妻一妾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导入语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位儒学大师,他发展了孔子“仁”的主张,提出来“仁政”说,我们曾学过《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孟子在此文中阐述了他的仁政思想。但对这位被后人尊称为“亚圣”的大儒,《射雕英雄传》中的东邪黄药师却颇有微词,请看他写的这首诗: 孟子简介 《孟子》简介 《孟子》是以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全书共7篇,每篇又分为上下篇,共126章,约35000字,被列为儒家经典“四书”之一。孟子的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充沛,其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之、道、卒、施”的用法。  2.通过对课文分析,了解孟子的礼义荣辱观。  3.学习孟子以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说理方法。 【重点难点】鉴赏故事叙述的精妙,把握寓意。 朗读课文《齐人有一妻一妾》 本篇选自《孟子离娄下》。 《孟子离娄下》共33章,通过孟子的言论及他与学生的对话,阐述仁义和中庸之道的思想观点。 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 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 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 这样改好不好?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所以:“用……的方法、手段” 希:很少。 第四段: 揭示寓意。讽刺了那些为寻求富贵利达而不顾羞耻、不择手段的人。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你 认 为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齐人”吗? 本文为何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寓言故事”说理 所谓“寓言”,往往虚构一个浅显的人或动物的故事,传递较为深刻的人生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事物因果关联等道理,对人事有着劝谏或讽喻的作用。 学习“寓言故事”,就要“剥离”其“虚托”的故事部分,结合创作的时代背景,领悟其“蕴涵”着的哲理或启迪意义,指导我们的生活和人生。 孟子见梁襄王 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争和“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阶级对立,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到达魏国的都城大梁,谒见梁惠王,并在此时见到了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与梁襄王有过的仅此一次接触的记载。 《孟子见梁襄王》一文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谁能统一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基础知识-字词正音      卒然 沛然 嗜杀 枯槁 恶乎定 基础知识-解释下列红色的字 1.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语:告诉 就:走近 畏:害怕,畏惧 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通“猝”,突然 恶:何,怎么 3.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嗜:爱好,喜欢 一:统一 4.今夫天下之人牧。 牧:统治 5.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引:伸长 领:脖子 6.如有不嗜杀人者。 如:如果 基础知识——文中 “之”字的用法 文中出现的“之”有14处,可归为4种用法 : ①代词,如: ②结构助词,如: ③补足音节助词,如: ④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如: 【选文4翻译】 孟子谒见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旁人说:"远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表现。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我回答说:'统一才会安定。'他又问:'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回答:'不喜好杀人的国君,就能统一天下。'他又问:'那有谁来跟从他呢?'我回答说:'天下的人没有谁不跟从他。大王懂得禾苗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夏历五六月间)长时间天旱,禾苗枯萎了。只要天上黑油油地涌起乌云,哗啦啦地下起大雨,禾苗便又蓬勃生长起来了。国君如果能这样,又有谁能对抗得他了呢?如今各国的君主,却没有一个不是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一位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仰望着他了!果真这样的话,百姓们归随他,就好像水向下奔流一样,浩浩荡荡,有谁能阻挡得住呢?'" 1、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如何?为什么他会对梁襄王产生这样的印象? 明确:望之不似人君,就之不见所畏焉: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叫人敬畏的地方。无人君样子,无人君威严。无国君的素养,不令人敬畏;平庸低能,缺乏教养。 ) “卒然问曰”: 问话的突然,说明梁襄王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天下恶乎定?”“孰能一之?”“孰能与之?”: 言谈中流露出梁襄王既有贪图天下的野心而又惶惑、糊涂。 课文分析 2.面对这样不似人君的梁襄王,孟子用什么方法让他更容易接受他的高见呢? 参考答案:用比喻 课文分析——3.文中哪一段用了比喻?这一段共用了几个比喻?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共用了五个比喻: 禾苗——人民 禾苗枯槁——人民处于暴政下痛苦生活 旱苗盼雨——人民盼望不嗜人的君王 禾苗茂盛——人民在仁政下生活 由水之就下——民之归附,实行仁政的效果 课文分析 4.孟子给梁襄王开出什么治国药方? 参考答案:不嗜杀人者能一之。(为什么?因为这样,天下莫不与也) 5.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襄王能不能一之? 参考答案:不能 孟子敢于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对梁襄王的印象和主张,这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特点? 明确:率真、耿直、刚烈,在孟子犀利、泼辣、不留情面的言辞中,流露着鲜明的爱憎感情。坚韧执著,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课后练习——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通“猝”,突然 2.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通“勃”,奋发﹑振作 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由:通“犹”,就像 4.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度之。’……” 说:通“悦”,高兴 5.盖亦反其本矣.。 反:通“返”,返回RF3红软基地

PPT分类Classification

Copyright:2009-2024 红软网 rsdown.cn 联系邮箱:rsdown@163.com

湘ICP备2024053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