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7.85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lipeier
- 上传时间:
- 2019-03-22
- 素材编号:
- 226805
- 素材类别:
- 课件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中国近代史第七章ppt,包括了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两个中国之命运,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中国近代史第七章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从整个形势看来,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0页。 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定胜负的斗争,构成了解放战争时期的基本内容。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三)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早已确立的战略目标。抗战胜利前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对中国人民实现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有利的。 “中国在这一次有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中国之可能性,为近百年来、五四以来、有党以来所仅有”。 “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一个强大的解放区,全国人民的援助,国际人民的援助”,“这些条件,在中国是从来没有过的。” ——《毛泽东在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第97页、第19页。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阐明中共中央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并为争取和平建国早日实现做出努力。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政治舞台上举世瞩目的头号事件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原因 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的强大 “我们解放区有一万万人民、一百万军队、两百万民兵,这个力量,任何人也不敢小视。我们党在国内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已经不是1927年时候的情况了,也不是1937年时候的情况了。国民党从来不肯承认共产党的平等地位,现在也只好承认了。我们解放区的工作,已经影响到全中国、全世界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8页。) 客观原因:国民党的军队主力军在大后方 牵制因素:大后方人民反对内战 牵制因素:国民党内部分人不赞成内战 国际影响:苏、美、英等国际力量不希望中国马上发生内战 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1945年10月20日《中央关于过渡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的指示》:“目前开始的六个月左右期间,是为抗日阶段转变至和平建设阶段的过渡期间。”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5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政协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区党委、各纵队发出内部指示: “从此,中国即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虽然一切决议尚待实行,即是实行,离开全国彻底民主化还是很远;但是,只要各党派在全国合法化,人民有了初步民主自由,民主运动即可能逐步发展,成为不可抗御的力量,破坏封建专制主义,推动国家继续走上民主化。”并且指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到非武装的群众的与议会的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党的全部工作,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2、63页。 *中国共产党履行政协协议的措施 第一,整编军队。1946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指出:“我党即将参加政府”,[1] “各党派亦将到解放区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至参加解放区政权,我们的军队即将整编为正式国军及地方保安队、自卫队等。在整编后的军队中,政治委员、党的支部、党务委员会等即将取消,党将停止对于军队的直接指导,不再向军队发出直接的指令,我党与军队的关系,将依照国民党与其军队的关系。”[2] “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在今天只有采取这种形式才能取得合法地位,被国内各党派及各国政府所承认而保存起来,并且换得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与国家的民主化,换得国民党军队脱离国民党所有,个人私有与派系所有。因此,这种退让是适合全国人民利益的,它丝毫也不改变我们军队作为人民军队的本质,相反要更进一步改造全国军队,使之逐步民主化,最后变成人民的军队。” 第二、在内部初步商定参加国民政府委员会和经过改组后的行政院的名单。 中共中央致电在重庆的代表团,告诉他们:“‘国府委员会仍照周在延所提八人,即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张闻天为适宜,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第一次会议少奇可不出席。范明枢能否出外,已去电询问,尚未得复。如范不就,则提命傅茂公(彭真)。’‘同意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两部长及不管部。’” 第三,准备将指导中心转移到接近南京的苏北淮阴。 当时在担任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主席的李一氓回忆道:“其实从中国共产党来讲,是真心愿意和国民党合作建国的。蒋介石公开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进攻,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内,也似乎在我们的预料之外。因为在淮阴的时候,我曾经得到华中局一个通知,说党中央要从延安搬到淮阴来。参加南京工作的同志有事情要开会就去南京,没有事情又不开会就可以回到淮阴的总部。中共中央的总部就要建在淮阴,就由我负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中共中央总部。当时我的设想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地势要高,不会被水淹。我也曾和少数同志到淮阴城外走过几遍,看了些地势较高的位置。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解放战争就开始了,这个计划自然没有实现。”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在战争初期的战略方针是:沿主要铁路干线由南向北,夺取大城市,控制交通线,将中共军队主力分割歼灭,或将黄河以南中共军队逐步压迫至黄河以北,然后将其围歼于华北地区,从而达到变解放区为国民政府统治区的目的。作战步骤是,先集中兵力,迅速消灭山海关关内的中共部队主力,控制津浦线、平汉线两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稳定江南,确保华北,尔后转向山海关外,进攻东北。为此,国民党运用80%的兵力计193个旅约160万人,发动全面进攻。 民主人士马叙伦说:“我们以为在共产党方面,战是他根本不愿意的,因为战是他们的损失;可是应战是他们不能避免而且愿意的,因为不应战而坐待消灭,当然没有这样的道理。” ——金冲及:《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2页。 (三)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在制定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计划时,毛泽东曾提出“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反攻是防御战的最精彩最活跃的阶段,也就是防御战的最后阶段。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以前,我们把转到外线作战称为反攻,不完全妥当,以后都要叫进攻。” (《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8页。) “军事上,今年7月我们转入进攻以来,蒋介石转入防御地位,于是军事上完全改观。十年二十年来我们长期处于防御、被‘围剿’地位,没有进剿敌人,进攻敌人。抗战时期,我们也还是处于分散防御地位。1947年7月,我们历史上第一次转入进攻。这是革命的进攻,不要说‘反攻’,反攻是带着防御意味,不能完全概括这一形势的内容。战争在初期是自卫性质,我们那时的方针是迟滞内战。现在要消灭蒋介石,已不是自卫性质。”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口号 在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过渡的阶段,我们的口号是自卫战争,这时候就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无疑是不行的。国民党的军队有400万,不是一下子就能打倒的,如果条件不具备我们就提,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一部分中间分子“会不相信,不接受”。——《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74页。 全面内战打起来以后,我们如果提出“打倒蒋介石”,他就会反过来说中国共产党要打内战,要进攻他。这就是把自卫口号变成进攻的口号了,就成为国共双方都要进攻,就抵销了。而我们坚持自卫,就是抵制蒋介石国民党的进攻。 那是不是就不打倒蒋介石了呢?不是!而是要以取得自卫战争的胜利来实现,让不相信、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人,树立“蒋必败,我必胜”的信心。194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会议上说:“现在是否要提出打倒蒋介石?我们做这个工作而不提这个口号”。 ——《毛泽东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9页。 1947年10月10日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正式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把创建新中国的战略任务公开地提了出来。 因为这个时候,“蒋介石遭到人民反对,政治上破了产”,“一方面,我们已用事实证明给老百姓看,我们有力量打倒蒋介石;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要蒋介石,就连上层分子(除了少数反动集团外)、中产阶级也不想给蒋介石抬轿子了,也要推翻他了”,这个时候提出,“正合时宜”。 这个时候“全国绝大多数人民,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都认识了蒋介石的滔天罪恶,盼望本军从速反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7页。 三、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二)人民政协与临时宪法——《共同纲领》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是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 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雄厚的群众基础。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 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原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3、《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 4、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通过) 思考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的统治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近代史实践ppt模板:这是近代史实践ppt模板,包括了乌鲁木齐烈士陵园,清明时节雨纷纷,走进烈士陵园,祭英台,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馆,讨论感悟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近代史社会实践ppt:这是近代史社会实践ppt,包括了小组成员名单,李宗仁简介,李宗仁的住所,血战台儿庄,历史意义,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文学艺术的发展,共创中国梦,小结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近代史人物介绍ppt:这是近代史人物介绍ppt,包括了李鸿章简介,李鸿章从政经历,李鸿章文化造诣,李鸿章的外交风波,李鸿章历史评价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