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最新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ppt下载 > PPT课件 > 学校PPT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下载

素材大小:
6.82
素材授权:
免费下载
素材格式:
.ppt
素材上传:
ppt
上传时间:
2018-03-23
素材编号:
119624
素材类别:
学校PPT

素材预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这是一个关于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主要介绍前儿童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 邢磊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 1、感知觉的概念 2、触觉、味觉和嗅觉 3、视觉 4、听觉 5、多通道知觉 6、空间知觉 7、知觉的恒常性 第一节 感知和知觉概述一、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分类:根据分析器的特点以及它所反映的最适宜刺激物不同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的刺激。 猜猜这是什么?红色圆的没有苹果大,像钢镚儿那么大二、感觉的作用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知觉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构成:感觉 感觉之间的联系 主体的感受构成分类:(1)以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不同: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肤知觉、视-听知觉、味-嗅知觉 三、感知觉的功用,欢迎点击下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学校PPT类型的PowerPoint.

第三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过程 邢磊 第一节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 1、感知觉的概念 2、触觉、味觉和嗅觉 3、视觉 4、听觉 5、多通道知觉 6、空间知觉 7、知觉的恒常性 第一节 感知和知觉概述一、感觉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分类:根据分析器的特点以及它所反映的最适宜刺激物不同适宜刺激:能够引起感受器反应的刺激。 猜猜这是什么?红色圆的没有苹果大,像钢镚儿那么大二、感觉的作用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保障 二、知觉定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构成:感觉 感觉之间的联系 主体的感受构成分类:(1)以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不同: 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 肤知觉、 视-听知觉、 味-嗅知觉 三、感知觉的功用 (1)一切认识的开端(2)一切心理的基础(3)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四、感知觉特点与幼儿活动(一)感受性:感觉的能力(二)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相互作用 微弱的声音能够提高视觉的感受性 强烈噪音能降低色觉的差别感受性 2.适应:是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 的变化。这种感受性可以提高,也 可以降低。 嗅觉、触觉、肤觉 明适应:暗——明 快 感受性降低 视觉 暗适应:明——暗 慢 感受性提高 3.对比颜色大小冷热味道 4.敏感化——感受性提高 (三)知觉的特性与幼儿活动 1.知觉的选择性—有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 而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 2.知觉的整体性—把一些个别孤立的成分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过程中,人总是用已具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理解,并用词把它标出来。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被知觉的对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理解性 2、触觉、味觉和嗅觉(一)触觉(肤觉) 1.触觉——标志手眼协调巴宾斯基反射:用指尖在新生儿的脚底外侧从后往前轻划一下,就能看到他的大脚趾向上,其余四趾向下呈扇形张开。(医学) 2.温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 3.痛觉新生儿对痛觉刺激的反应越来越敏感 味觉和嗅觉(一)味觉:婴儿生来就有:酸、甜、苦、辣、咸 (二)嗅觉:能辨别不同气味 ★感觉随着脑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获得发展,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嗅觉能力和成人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 3、视觉 人类的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双眼对视——儿童与成人分享情感体验,人脸偏好——对面部感兴趣(1)视觉集中: 3-5周婴儿—1-1.5米处物体注视5秒钟 3个月婴儿—4-7米处物体注视7-10分钟 5-6个月婴儿—能注视天上飞鸟、飞机 等远距离客体。(2)视敏度视敏度(视力):是指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视敏度不断提高但速度不均衡。 (3)颜色视觉:明显的年龄特征 3-4岁—能分辨蓝、红、黄、绿基本色,但很难命名 4-5岁—能够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基本色的名称 5-6岁—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能够运用各种颜色调出所需的颜色。 (4)听觉 1.听觉感受性绝对感受性—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 2.言语听觉中班: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大班:能区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 3.重听现象—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形和体态语,猜出对方的意思,而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不易察觉,但对幼儿、言语听觉、言语、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听觉 4、听觉敏度:p:43 5、听觉定位:U型发展 6、听觉偏好:喜欢母亲的声音 7、听觉的辨别:天生具有精细辨别能力 5、多通道知觉(1)视觉-听觉联合 斯佩尔克:婴儿对口型与播出声音的实验 (2)视觉-触觉联合梅尔策夫、博顿:婴儿奶嘴实验 (3)视觉-动觉联合模仿成人行为 P48 二、学前儿童的知觉发展 1.空间知觉(1)方位知觉 :是指对物体所处的空间位 置的知觉 上下(3岁) 前后(4岁) 左右,以自我为中心(5岁)(2)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几何形体的知觉 小班: 中班: 大班:立体图形 (3)深度知觉(距离知觉): 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不懂得近大远小 深度知觉:是对自身与物体之间距离的感知。 吉布森—视崖实验 证明6个月的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为了正确的感知它,必须借助于中介物。如天体运行、人体的节律、专门的计时规律。小班:早晨、晚上、白天、黑夜中班:昨天、今天、明天大班:一个星期有7天,星期几,整点,半点知觉的恒常性大小的恒常性:婴儿已经具备大小恒常性形状的恒常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 1、记忆的概述 2、婴儿的记忆 3、幼儿的记忆 4、儿童记忆的策略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先有 “记”再有“忆”的过程。也即人脑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回忆的过程。二、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一)识记 1、识记的定义 识记是一种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也就是把所需信息输入头脑的过程。 2、识记的分类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可分为有意识记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采取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意志努力;识记效果好。无意识记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任务;不需要刻意付出特殊努力和采取特殊的措施;识记效果差。按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材料的理解 的程度分为机械识记 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所进行的识记。 如三岁小孩背诵唐诗;jeopwu720580这一串字符的识记等。 意义识记 在对识记材料理解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识记。 如区别品德和道德两个概念,再去识记(二)保持 保持是过去识记过的事物印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 讨论:储存起来的材料是否一成不变吗?(二)保持 储存起来的材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受后来经验的影响,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某些变化。 质的方面的变化有: 简略、概括; 完整、合理; 详细、具体; 夸张、突出。 量的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指保持的内容呈减少的趋势,也就是遗忘。 遗忘是与保持相对的一个概念。你能对遗忘做一个定义?遗忘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呢? 遗忘 遗忘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再现,或者是错误地再认和再现。 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研究,提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遗忘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可推断出哪些规律?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遗忘规律对我们的启示 1、及时复习。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 2、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兴趣、不需要的材料。不熟悉的比熟悉的遗忘的要早。对材料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遗忘规律对我们的启示 3、适当的过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对一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地背诵后仍然继续学习,叫做过度学习。150%的过度学习效果最佳。(三)回忆 1、回忆的涵义 回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提取过程,它包括对过去经验的搜寻和判断。回忆是识记、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回忆有两种不同水平:再认和再现。 (1)再认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 再认的速度和确切的程度受以下两个条件的制约: 第一,识记的精确度和巩固性; 第二,新旧事物的相似程度。 环境和语言的线索在再认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2) 再现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映像的过程。 再现又可分为无意再现和有意再现。“触景生情”就是典型的无意再现。(3)再认和再现的关系 再认和再现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是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形式,它们之间没有本质区别,只有保持程度上的区别。 能再现的一般都能再认,能再认的不一定能再现。 三、记忆的品质 记忆发展水平的高低优劣,即记忆的品质,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评价: 1、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的快慢,一般是根据在一定时间内能记住事物的多少来衡量。 理解识记材料和运用适当的识记方法,可以提高记忆的敏捷性。三、记忆的品质 2、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也就是记忆保持的牢固程度。如何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呢?第一,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第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三、记忆的品质 3、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再现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怎样培养记忆的正确性呢?第一,最初认真识记;第二,区分类似的材料;第三,把真实材料和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开来。三、记忆的品质 4、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必要时能把记忆中保持的材料迅速地再现出来,已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 提高记忆的准备性,最重要的是要把掌握的知识系统化。四、记忆的种类(一)根据记忆的内容,把记忆分为四种: 1、形象记忆 2、情绪记忆 3、语词-逻辑记忆 4、运动记忆四、记忆的种类(二)根据记忆时间保持的长短,把记忆分为三种: 1、瞬时记忆(0.25-2s) 2、短时记忆(一分钟之内) 3、长时记忆(一分钟以上至终生) 五、记忆表象 (一)什么是表象 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表象可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触觉表象等。六、记忆的作用 1、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俄国伟大的科学家谢切诺夫曾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 2、记忆是积累知识、丰富经验的基本手段。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一、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生和发展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三、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四、在活动中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 一、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生和发展(一)记忆的发生 前苏联心理学家布隆斯基的研究认为,不同的记忆在个体发生的时间不同,它们的出现有一定的时间顺序。 出生一月内 六个月左右 稍早于言语记忆 第二年 一、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生和发展(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量的发展 幼儿记忆的范围和广度随着年龄不断地扩大;记忆保持的时间则不断增长。 一、学前儿童的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质的发展(1)记忆态度的发展(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的发展) 幼儿的有意记忆一般发生在学期中期,约四五岁的时候才可观察到。(2)记忆内容的发展(形象记忆和言语记忆) 总的来说幼儿形象记忆发展有显著优势。三到四岁两种记忆的水平都较低,不断发展,并且言语记忆的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2、质的发展(3)记忆方法的发展(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发展有显著优势,两种记忆都不断发展,两者的差距不断缩小,意义记忆的成分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机械记忆中。(4)记忆正确性的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1、容易记容易忘 如教幼儿诗歌,幼儿背诵一两遍就有可能记住,但不及时组织幼儿复习,很快就忘了。 2、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这是由于幼儿记忆大都是无意记忆的结果。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3、以形象记忆为主 虽然幼儿中后期,词语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但在整个幼儿期,形象记忆的效果仍高于词语记忆的效果。(如两种记忆效果的比较)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4、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 四岁后幼儿意义记忆开始发展,两种记忆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意义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来得高。 二、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5、记忆不精确 幼儿记忆的精确性较差,主要表现在回忆时记忆材料大量被遗漏。 ★儿童的记忆策略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策略提取策略第三节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 1、思维的概述 2、学前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思维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三、学前儿童思维形式和思维过程发展的特点 例: 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 2.直觉行动思维的产生 直觉行动思维是在儿童感知觉和有意动作,特别是一些概括化的动作的基础上产生的。 儿童摆弄一种东西的同一动作会产生同一结果,这样在头脑中形成了固定的联系,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自然而然的使用这种动作,而这种动作已经可以说是具有概括化的有意动作。 3.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 ⑴直观性和行动性 ⑵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⑶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 ⑷思维的狭隘性 (二)具体形象思维 1.定义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例: 4岁孩子开始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 如计算3+4=7,不会对抽象数字进行加减,而是在头脑中用三个手指加上四个手指,或三个苹果加上四个苹果等具体形象计算。 不能理解“黑暗的旧社会” 2.具体形象思维的产生 随着动作的熟练,一些动作(试误性的无效动作)逐渐被压缩和省略,而由经验来代替。这样一些表象就可以代替一些实际动作,遇到问题时就可以不再试误,而是先在头脑中搜索表象,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动作,这时,儿童不再依靠动作而是依靠表象来思考。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动作开始分离,其内部表象已经可以支配外部行动。 3.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⑴思维动作的内隐性 ⑵具体形象性 ⑶自我中心性 所谓的自我中心指主体在认识事物时,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三)抽象逻辑思维(大班) 1、定义:用抽象的概念“词”来进行的思维。 2、产生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例: 如,有的幼儿知道“见到女的叫阿姨,男的叫叔叔伯伯”。 如,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 如,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任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也可以是 5张桌子或5把椅子。 下面这些都是什么人,见面后我们用什么称呼比较合适? 3.抽象思维的特点 (1)开始去自我中心 (2)开始出现守恒的概念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考试重点)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皮亚杰把智慧、认识、思维作为同义语。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是依靠感知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经由感觉与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这一阶段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又可以分为6个小阶段: ①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 ②最初习惯阶段(1~4或4.5个月) ③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4或4.5~9或10个月) ④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9或10~11或12个月) ⑤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1或12~18个月) ⑥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 智慧的综合阶段产生了智力的最初形态,标志着感知运动协调的完成。 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又称自我中心的表征活动阶段,可分为以下两个小阶段: ⑴前概念阶段(2~4岁):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这一阶段出现许多自发的神话故事、“拟人化”和“泛灵论”的思想。 ⑵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的特点是它既能反映事物的一些客观逻辑,同时又还受直接感知形象的影响,所以又称为“半逻辑”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⑴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操作)。 ⑵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思维的5个区别: ①运算思维依靠概念进行,前运算思维依靠表象进行。 ②运算思维有可逆性,前运算思维没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能够抓住一个概念中各种具体变化的本质关系。前运算思维阶段的儿童没有掌握可逆关系,比如,问一个3岁的女孩:“ 你有姐妹吗?”她说:“有”问:“她叫什么名字?”答:“ 洋洋。”再问:“洋洋有姐妹吗?”答:“没有。” ③运算思维具有守恒概念,前运算思维没有守恒概念。 守恒是指对客观事物有了稳定的本质的认识,不为其非本质变化所迷惑。 ④前运算思维只是自我中心的,运算思维逐渐非中心化。儿童思维的可逆性,使儿童能够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守恒概念的出现,与思维的非中心化相联系。 ⑤前运算思维是不灵活的,具有固定性、刻板性或呆滞性;运算思维具有灵活性。Tfr红软基地

学前儿童的注意ppt:这是学前儿童的注意ppt,包括了注意的概述,无意注意产生的原因,注意的种类,学前儿童的注意,引起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学前儿童卫生学ppt:这是学前儿童卫生学ppt,包括了消化系统概述,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小肠内的消化过程如下,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特点,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ppt:这是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ppt,包括了基础知识,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和情感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与发展,判断:幼儿与人形成依恋的性质是一样的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儿童ppt

PPT分类Classification

Copyright:2009-2024 红软网 rsdown.cn 联系邮箱:rsdown@163.com

黑ICP备202504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