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492 K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02-15
- 素材编号:
- 36931
- 素材类别:
- 人物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康有为介绍PPT素材。主要介绍了康有为生平、万木草堂、经学、与廖平的公案、康的三世说等内容。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康有为介绍PPT素材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人物PPT类型的PowerPoint.
康有为:教主、政客、学者
生平(一)
朱次琦:19岁—22岁
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
离开书斋。隐居西樵山,被张鼎华翰林所赏识
1879,香港,不能以狄夷视西人
1883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译书,3000册
总共销书,12000册,他的西学知识的来源
1884年,马江战败,立志救国
1884-1888年,养病
1988年,开始上书
1890年(光绪十六年)春,他举家迁往广州,并开始讲学。由于他以布衣上书的名气很大,致使当时正在学海堂书院读书的陈千秋、梁启超等人纷纷前来请益,并为他的学识所折服,愿为弟子。这时,青年学子也慕名闻风而来,康有为应陈、梁之请,便租赁长兴里邱氏书屋,正式开办学舍,创建万木草堂。
此时的梁启超刚在广东乡试中考取第八名举人,少年有为;而康有为虽然年长,但因科举考试不顺,不过是一名监生而已。按照当时的科举习惯,梁启超中举在先,应是康有为的“前辈”。但二人相谈甚欢,梁启超后来追忆这段往事时说,康有为的一席话“大海潮音,作狮子吼”,他才明白自己以往所学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敲门砖而已,根本不是什么学问。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毅然决定拜“监生”康有为为师。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开设四种课程:义理之学、经世之学、考据之学和词章之学。义理之学,包括孔学、佛学、周秦诸子之学、宋明理学、泰西哲学等;经世之学,包括有政治原理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应用学、群学等;考据之学,包括中国经学、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学、格致学等;文字之学(词章之学),包括中国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这些课程,虽然还是以传统的学术为主干,但与当时专学八股、帖括词章的传统学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体育方面,除规定上体育课之外,康有为又将体育与习礼结合起来,寓体育于礼仪音乐之中,并举行兵操和射击练习。在弟子们的帮助下,康有为编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托古改制,宣传今文经说,鼓吹维新变法。起初有学生不满20人,后增至100多人
经学
康氏从六岁开始读经,“从番禹简侣琴先生风仪读大学中庸论语并朱注孝经”。十二岁时便“尽读周世孔氏之遗文。乃受经说及宋儒先之言”。十九岁从师于大儒朱九江(1807-1881),“日读宋儒书及经说、小学、史学、掌故词章”,“攻周礼、仪礼、尔雅、说文水经之学,楚辞汉书文选杜诗徐庾文,皆能背诵”。
《康南海自编年谱》,《康南海遗著汇刊》,蒋贵麟主编,第3页
同上,第9页
康有为与廖平的公案
自光绪十四年始,康氏开始发古文经之伪,以公羊《春秋》作重心的今文经为真。光绪十六年(1890年),康氏会见经学大师廖平,后者彼时已写成《辟刘篇》、《知圣篇》两书,攻古学之伪。康氏与廖平切磋后改宗今文经学,“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之著《政学通议》,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63页
钱穆在著名的《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中关于康有为的专章里讲得就很明白。他认为,康有为的主要论著之一《新学伪经考》直接继承自今文经学大师廖平,但康本人对此一直避而不谈。廖平本人对此也颇为不满,认为康有为是在与他谈话,并读了他的著作之后,只一年时间就推出了伪经考,明显有抄袭之嫌。廖平甚至专门致书康有为,批评道,“……吾两人交涉之事,天下所共闻知。余不愿贪天功以为己力,足下之学自有之可也,然足下深自讳避,使人有向秀(注:此为廖平笔误,应为郭象,汉代人认为郭象剽窃向秀)之谤”。
新学伪经
在光绪十七年出版的《新学伪经考》中,他为了将孔子塑造成改革家和为万世立法的制宪家,把所有的古文经例如《毛诗》、《春秋左氏传》、《周礼》、《逸礼》,都说成是刘歆的伪作。至光绪二十二年完成另一部争议极大的经学著作《孔子改制考》,将孔子塑造成为圣王。从光绪十八年到光绪二十八年,他结合春秋三世说与礼运大同生平说衍生出大同思想,并且对所有的经书进行重新商榷,《中庸注》(1901)、《礼运注》(1901-1902)、《大学注》(1902)就是这一时期的著作。
看重春秋
五经中康氏最为重视的莫过于《春秋》,他以《春秋》作为其重构儒学的媒介。在其《春秋董氏学》里康氏显示了对于春秋独一无二的偏好:“孔子之道何在?在六经。六经粲然深美,浩然繁博,将何统乎?统一于《春秋》”康有为将“通经致用”发挥到极致,他从公羊学的“通三统”、“张三世”的观点出发,构造出一个“托古改制”的体系。
康有为:《春秋董氏学自序》,《康有为全集》第二集,第307页
胡安国论春秋
《春秋传序》中对于《春秋》与其他儒经之间的关系的论述可谓有见:“《春秋》见诸行事,非空言比也。公好恶则发乎《诗》之情,酌古今则贯乎《书》之事,兴常典则体乎礼之经,本忠恕则导乎乐之和,著权制则尽乎《易》之变,百王之法度、万世之准绳皆在此书。”
梁启超总结的要点
《新学伪经考》之要点: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届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亦绝无今古之目。四、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羼乱。五、刘歆所以作伪经之故,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朱维铮校注:《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63页
梁启超评价说:“诸所主张,是否悉当,且勿论,要之此说一出,而所生影响有二:第一,清学正统派之立脚点,根本摇动;第二,一切古书,皆须从新检查估价。”
同上,第64页
貌孔心夷
叶德辉攻击道:“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德自命,欲删定六经,而先作《伪经考》,欲搅乱朝政,而又作《改制考》。其貌则孔也,自心则夷也。康有为之公车上书,诋西人以耶稣纪年为无正统,而其徒众又欲废大清统号,以孔子纪年。无论其言行之不相顾也,即言与言亦不相顾。”
叶德辉:《叶吏部与南学会皮鹿门孝廉书》,载苏舆编,《翼教丛编》,
梁:《孔子改制考》基本内容
“定春秋为孔子改制创作之书,谓文字不过其符号,如电报之密码,如乐谱之音符,非口授不能明。又不惟春秋而已,凡六经皆孔子所作,昔人言孔子删误者误也。……孔子改制,恒托于古。尧舜者,孔子所托也,其人有无不可知;即有,亦至寻常;经典中尧舜之盛德大业,皆孔子理想上所构成也。
康的三世说
他在《孟子微》中赋予“三世说”以新的意义:“据乱世”为君主专制,“升平世”为君主立宪,“太平世”为民主共和。康氏认为孔子创立三世之说是身处“乱世”而向往升平、太平之世。“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康有为将三世说和托古改制与西方的政治理论嫁接起来。在三世说的框架之下,康有为试图赋予他的立宪学说以合法性,即实行君主立宪成了效法孔子的完全正当的行为。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康有为全集》第三集,第150页
大同理想
康有为的大同理想在《大同书》里得到了最详尽的发挥。《大同书》被梁启超称为“大地震”,康氏自己最先意识到这本书可能带来的震动。他始终将《大同书》秘而不宣,因为他坚信在据乱世的时代是不适合传播升平世乃至太平世的理念的。一直到他逝后世人才得以窥其全貌。《大同书》成书的年份仍然有争议,康有为自述是在1884年“感国难,哀民生,著《大同书》”,而梁启超则认为是在康有为流亡印度期间(1901至1902)所撰
人生之苦
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把人类描写成为一个受苦的人类。他把人类“诸苦”罗列出来,共有六类三十八项之多。他认为在现存的社会中,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是苦的。不仅是被统治被剥削的人是苦的,就是统治剥削的人也是苦的。他认为,甚而至于“神圣仙佛”也是苦的。他认为人类诸苦的原因,是由于有九种分别。他说:“总诸苦之根源,皆因九界而已。九界者何?‘一曰国界,分疆土、部落也;二曰级界,分贵贱、清浊也;三曰种界,分黄、白、棕、黑也;四曰形界,分男女也;五曰家界,私父子、夫妇,兄弟之亲也;六曰业界,私农、工、商之产也;七曰乱界,有不平、不通、不同、不公之法也;八曰类界,有人与鸟兽、虫鱼之别也;九曰苦界,以苦生苦,传种无穷无尽,不可思议’。”(《大同书》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51—52页)
人为什么要追求大同
人道的原则及目的是去苦以求乐,只有大同世界才是有乐无苦的世界,所谓“极乐世界”。照他看起来,大同世界的实现,在人类进化方面说,是必然的,在道德原则方面说,是当然的。 什么力量使大同世界能实现呢?康有为认为这首先是靠人的“不忍”之心。他说:“有觉知则有吸摄,磁石犹然,何况于人。不忍者,吸摄之力也。”(同上3页)他说:人有“不忍之爱质”,“如气之塞于空而无不有也,如电之行于气而无不通也,如水之周于地而无不贯也,如脉之周于地而无不澈也”(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本来是孟轲的思想。康有为以所谓“不忍”与磁力、电力混同起来,称为“爱质”。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将《大同书》的内容概括如下:“一、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分若干区域。二、总政府区政府皆由民选。三、无家族,男女同栖不得逾一年,届期须易人。四、妇女有身者入胎教院,儿童出胎者入育婴院。五、儿童按年入蒙养院及各级学校。六、成年后由政府指派分任农工等生产事业。七、病则人养病院,老则人养老院。八、胎教、育婴、蒙养、养病、养老诸院,为各区之最高设备,入者得最高之享乐。九、成年男女,例须以若干年服役于此诸院,若今世之兵役然。十、设公共宿舍、公共食堂,有等差,各以其劳作所入自由享用。十一、警情为最严之刑罚。十二、学术上有新发明者及在胎教等五院有特别劳绩者,得殊奖。十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
然则不平等,不自由、大战争亦当与天地终古,永不能绝,世岂有纯粹之平等自由博爱者乎?有之,其惟仙境。然则唱大同之说者,岂非谬误之理想乎? 人现处于不太同时代,而渴望大同,亦犹人处于困难之时,而想望平安。是故老庄绝圣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陶渊明桃花源之境遇,徒为理想之境遇而已。即此又可证明人类理想之实在性少,而谬误性多也。 ——摘自毛择东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见《毛泽东早期文稿》第2版,第184—185页)康有为ppt:这是康有为ppt,包括了生平简介,主要事迹,主要思想,主要著作,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戊戌变法,人物评价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康有为介绍的PPT素材:这是一个关于康有为介绍的PPT素材,主要介绍了生平简介、主要事迹、主要思想、质疑言论、人物评价、心得体会等内容。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
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素材PPT:这是一个关于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素材PPT,主要介绍了康有为,梁启超曾经作为救国运动的成员,对历史都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两者的局限性,都能启示我们:要数以科学改革的认识、要对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具有正确的认识等内容。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晚年别署天游化人,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信奉孔子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著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等,出身于士宦家庭,乃广东望族,世代为儒,以理学传家。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汉族,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康有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