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行榜 -

您的位置:首页 > ppt下载 > PPT课件 > 疾病课件 >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课件PPT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课件PPT下载

素材大小:
5.30 MB
素材授权:
免费下载
素材格式:
.ppt
素材上传:
ppt
上传时间:
2016-02-26 17:06:04
点击次数:
0
素材类别:
疾病课件
网友评分:

素材预览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课件PPT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课件PPT

这是一个关于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课件PPT.这个ppt主要是熟悉冠心病的定义、危险因素、发生机制,病因,治疗等。还有介绍其他相关的检查辅助等内容。(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guān xīn bìng),古称胸痹,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课件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课件类型的PowerPoint.

【定义】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并称为冠心病。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或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冠心病分型】     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的程度和心肌供血不足的发展程度,可分为5型。
1.隐匿型冠心病  
2.心绞痛型冠心病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4.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
5.猝死型冠心病  因原发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多因缺血心肌发生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所致。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2.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部分闭塞时,血流量减少;心肌负荷增加或冠脉血流量骤然下降,导致心肌血流供求矛盾。 5~10%病人无冠状A主要分支的病变。
【临床表现】    1.症状      典型: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临床特点为:
(4)诱因  常由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休克等诱发。典型的心绞痛是在劳累或激动的当时发作,而且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 (5)持续时间  疼痛多在3~5min内逐渐消失。发生频率可数日至数周1次,亦可一日数次。 (6)缓解性   去除诱因、停止活动(休息)、使用硝酸甘油制剂可缓解。
2.体征  一般无特殊体征。多数伴有心率快、血压高、表情紧张、皮肤多汗。
【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诊断
【治疗】
去除易患因素
改善冠脉血供、减少心肌氧耗
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3.外科治疗       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择期手术,对缓解心绞痛有明确的效果。
二、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raction)是在冠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病因和发病机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等)    管腔严重狭窄     触发病因      冠状动脉内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而侧支循环尚未充分建立     心肌严重而持续性急性缺血达1 h以上时,即可发生心肌梗死。
3.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1)冠状动脉病变  
     广泛弥漫的粥样硬化,管腔明显狭窄。
(2)心肌病变  
     冠状动脉闭塞后20~30 min,所供血的部分心肌即可发生坏死。1~12 h之间呈凝固性坏死,随后逐渐溶解,形成肌溶灶,再后渐有肉芽组织形成。
(3)病理生理   
     主要为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改变,并由此而来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临床表现】
表现: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以初发劳累性和恶化劳累性心绞痛最为突出。
同时心电图可有一过性ST段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
发现先兆应及时处理,部分患者可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
2.症状
(1)疼痛 
     最早出现,多发生于清晨,无明显诱因。
     疼痛部位和性质同心绞痛,但较重,时间长,休息和口服硝酸甘油无缓解。
     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一部分病人:以放射性疼痛为表现,如上腹痛、腓肠肌痛、颈背痛、上肢或牙痛等。
(2)全身症状:发热(75%),多24~48h后出现,通常38ºC,持续1W。 (3)胃肠道症状(1/2-2/3):恶心,呕吐、肠胀气等。 
(5)休克与低血压  疼痛期血压常偏低。
3.体征
(1)心脏体征  心脏浊音界可轻、中度大,心率多增快,亦可减慢。
         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出现奔马律。
         10%~20%患者在起病2~3d时出现心包摩擦音,为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所致。
         心尖区可出现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为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所致。
【并发症】
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发生率高达50%。
2.室壁膨胀瘤发生率  5%~20%。
3.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发生率10%,MI后数W~数M内发生,主要为心包炎、胸膜炎/肺炎、发热、胸痛等。
4.栓塞    发生率1%~6%,1~2W内出现。
5.心脏破裂   较少见,1W内出现。
【辅助检查】
1.心电图
(1)定性      特征性图形
    ①坏死型:宽而深的Q波(病理Q波),q(Q)波宽度>0.04S,q(Q)深度:胸导>1/4R、avL>1/2R、avf>2/3R;
    ②损伤型: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或与T波呈单向曲线。
    ③缺血型:T波倒置。
(2)定时      MI分期和动态变化
亚急性期(近期):心梗后数周至数月。抬高的ST段基本回到基线上,倒置的T波逐渐变浅,直至恢复正常或趋于恒定不变。       陈旧期(慢性期):数月后ST段和T波不再变化,只留下坏死性Q波。随着瘢痕组织的缩小和周围心肌代偿性肥大,其范围在数年后可明显缩小。
   Ⅱ、Ⅲ、aVF导联上出现上述动态的特征性的心电图演变,提示为下壁心肌梗死
2.放射性核素检查  201铊心肌显像 静息时灌注缺损主要见于心肌梗死后瘢痕部位 。 3.超声心动图  可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功能的情况,诊断室壁膨胀瘤和乳头肌的功能失调。
5. 血清酶学  ①肌酸磷酸激酶(CK)②谷草转氨酶(GOT)③乳酸脱氢酶(LDH)
1.诊断   典型的临床表现 + 特征性的心电图 + 实验室检查。 对于无Q波心肌梗死和小的透壁性心肌梗死,血清心肌酶的诊断价值更大。
2.鉴别诊断
(1)心绞痛
(2)急性心包炎    全身症状一般不如心肌梗死严重。早期有心包摩擦音,在心包积液出现后摩擦音即消失。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
(3)急腹症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细致查体、借助心电图和心肌酶的帮助可作出诊断。
(4)急性肺动脉栓塞   胸痛、咳血、呼吸困难和休克。有右心负荷急剧增加的表现,如紫绀、颈静脉充盈、肝肿大、下肢水肿等。
【治疗原则】
主要原则:保护和维持心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的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的发生。
(4)控制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者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iv,每5~10min重复一次,直至早搏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3mg/min,iv滴注维持,情况改善后改为口服美西律150mg,Q6h维持。
         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1mg,im或iv。
(7)其他治疗
ACEI或ARB有助于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构,降低心衰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死亡率。
   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4h~72h开始用药,剂量宜小,有血压降低者不宜使用。
改善心肌代谢药物,如FDP(1.6-二磷酸果糖) 5~10 g+配液50~100ml、静滴7~14min qd共 7~14d;门冬氨酸钾镁(潘南金)30~50ml iv或静滴Qd共7~14d;维C、CoA、Inosine、细胞色素C、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主要应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普及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可使病人和家属及早意识到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而立即就诊,获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如出现猝死,可就地复苏以提高存活率。

冠心病健康讲座PPT:这是一个关于冠心病健康讲座PPT,.这个ppt主要是了解糖尿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降糖治疗与心血管预后,冠心病患者的血糖管理策略等内容。(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guān xīn bìng),古称胸痹,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课件PPT

下载地址

推荐PPT

热门PPT

网友评论

PPT分类Classification

Copyright:2009-2015 rsdown.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红软PPT免费下载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