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349 K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11-18
- 素材编号:
- 66414
- 素材类别:
- 职业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ISO14000标准讲解外审班PPT课件,主要介绍了ISO简介、ISO14000的产生、ISO14000的构成、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ISO14001 标准简介、与ISO9001标准的比较等内容。1992年,英国制定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1993年7月10日,欧共体公布了EMAS-环境管理审核规则,于1995年6月开始实施。1987年,ISO颁布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并在世界各国成功地实施。为了统一标准,避免因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ISO于1996年9月1日正式颁布了ISO14000系列标准。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载ISO14000标准讲解外审班PPT课件哦。
ISO14000标准讲解外审班PPT课件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职业PPT类型的PowerPoint.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讲解
ISO14000概述
ISO介绍
ISO14000的产生
ISO14000的构成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
ISO14001 标准简介
与ISO9001标准的比较
ISO介绍
关于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
来自希腊语,意思是共同、统一、平等,这也说明在制定任何标准时都考虑世界各个国家(发达、发展、落后)的情况。
成立于1947年2月
主要任务:制定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
下设200个TC,3000个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性工作
拥有超过8500项国际标准,其中管理性标准有ISO9000族和ISO14000系列
ISO14000的产生
环境问题的出现:从手工到机械化;从农业化时代到工业化时代的转化,使环境遭到了很大破坏,出现了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酸雨(PH<5.6)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水资源匮乏
水污染 海水污染
森林减少 水土流失
荒漠化 物种减少
臭氧层破坏机理
氟里昂+紫外线 卤素自由基(很活泼)
卤素自由基+臭氧 氧气+卤素氧化物
氟里昂的浓度越大,消耗臭氧的量越大,从而使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ISO14000的产生
相关标准的先后出台
1992年,英国制定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范》。
1993年7月10日,欧共体公布了EMAS-环境管理审核规则,于1995年6月开始实施。
1987年,ISO颁布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并在世界各国成功地实施。
为了统一标准,避免因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而造成非关税贸易壁垒,ISO于1996年9月1日正式颁布了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制定:由TC207负责制定,共100个标准号
构成: 14001~14009 环境管理体系 EMS
14010~14019 环境审核 EA
14020~14029 环境标志 EL
14030~14039 环境行为评价 EPE
14040~14049 生命周期评估 LCA
14050~14059 术语&定义
14060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14061 森林管理 FM
14062 在设计产品过程中考虑环境因素指南(草案)
14063 环境管理——环境信息交流的指导原则及范例
14064~14100 备用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93年6月-96年9月,制定了五个标准即ISO14001、ISO14004、(ISO14010、ISO14011、ISO14012)已被ISO19011-2002代替,这为96年在全球正式颁布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标准的分类:
按性质分:
基础标准:术语和定义 即14050-14059
基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即ISO14001-14009,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导则即14060
技术支持性标准:环境审核标准即ISO14010-14019,环境标志标准即ISO14020-14029,环境绩效评价标准即ISO14030-14039,生命周期评价标准即ISO14040-14049。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构成
按功能分:
评估组织的标准: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环境审核标准、环境绩效评价标准
评估产品的标准:环境标志标准、生命周期评价标准、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导则。
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
标准的自愿性—变被动为主动,逐步规范组织的自身行为
标准的灵活性—没有规定统一的环境行为标准,仅要求组织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承诺
标准的广泛适用性
适用于任何规模的组织
适用于企业所有管理层次及部门,如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包装等各个环节
标准的预防性—强调了预防为主,从污染的源头消
减,全过程污染控制
各国政府及一些大公司的态度
欧洲
欧盟:接受ISO 14001
英国:用ISO14001代替BS7750
奔驰:不接受非 EMAS 企业供货
沃尔沃:要求850家分供方实施 EMS
壳牌石油:与16家主要供应商建立“环境伙伴关系”
西门子、诺基亚、菲利浦等:供方实施 EMS 才符合采购要求
美国
原来小看ISO14001,但后来认识到有利益
NEPA、能源部、国防部:试点
IBM 表示:与环境友善供应商建立长期商业关系,要求950家主要伙伴认证
GM 表示:全球供应商2003年前获取认证
日本及东亚
日本公司在海外环保形象欠佳
日本政府1996年开始,全面推荐ISO14001
日本大公司要求所有海内外公司获证
调查显示:
50%企业对ISO14001感兴趣
5%企业不感兴趣
70%企业认为ISO14001证书为商务因素
经济不景气,未影响ISO14001认证进程
韩国:原来预计经济危机会影响ISO14001,实际进程更快
台湾:受商业压力,进程很快。
中国:
1996年启动,与国际同步,当年发证4家(厦门ABB、上海BASF、青岛海尔、北京松下)
日本公司最多
松下31家于1999年3月全部获证
三洋27家于1999年1月全部获证
其他有NEC、东芝、日立、夏普、理光、TDK等
国营公司如大亚湾核电站、宝钢、康佳、克拉玛依油田等
私营公司、乡镇企业
区域认证(苏州、大连、无锡新区)
独资合资公司(大众汽车、AT&T、菲利浦、爱立信、ABB)
截止到2000年底全国共有约700多家单位获得认证
国内外认证动态
截止到2002年6月全球通过ISO14001认证的组织总数为40,970家,其中日本排名第一为9467家,英国(2722)、德国(3450)、瑞典(2367)、美国(2040)、西班牙(2426)、中国认证的组织为1622家,排在第7位
ISO14001标准简介(要素图)
运行模式图:由五个功能块17个要素组成
EMS持续改进运行图
绩效
ISO14001标准的特点
着眼于持续改进
体系改进
行为改进
重视污染预防
源头控制
全过程管理
强调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和责任
制定方针
提供组织和各种资源
立足于全员意识、全员承诺、全员参与
系统化、程序化和必要的文件支持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兼容和协同运作
与ISO9001标准的比较
相同点
自愿采用的管理性国际标准
具有同样的管理体系框架和运行模式
不同点
管理对象:组织的产品质量;组织的环境管理.
目的:通过质量体系影响和改进质量活动的过程,达到提高组织产品质量管理的能力;通过对组织的环境因素的控制,持续改善环境绩效.
承诺对象不同:产品的消费者;向相关方承诺.
ISO14001标准的构成
引言
范围
引用标准
定义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附录
引言
结构化的体系
不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责任
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
用于认证、注册和自我声明
未提出对环境绩效的绝对要求
有助于得到对所有相关方都是最优的结果
不包括OHS方面的要求,但不限制一个组织将这方面的要素纳入管理体系
范围
本标准的目的:通过规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要求和重大环境影响信息,制定环境方针与目标;
适用范围:适用那些可为组织所控制以及可能希望组织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它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标准。
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向外界展示这种符合性;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注册;
对符合本标准的情况进行自我鉴定和自我声明。
本标准所有的要求都准备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组织的环境方针、活动性质、运行条件等因素。
定义
共有20个定义
环境—环境因素—环境影响
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
环境管理体系— 内部审核—环境绩效
组织—相关方
污染预防—持续改进
审核员、纠正措施 、 文件 、预防措施 、程序 、记录 和 不符合
3.2 环境 environment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环境:指大环境,包括人赖以生存的介质,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在环境中.
相互关系:
环境保护法第二条:大气 、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城市和 乡村等
3.3 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EA)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活动
产品
服务
3.4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关系
活动/产品/服务
3.9 环境方针 environmental policy
组织对其全部环境表现(行为)的意图与原则的声明,它为组织的行为及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框架。
3.7 环境目标 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依据其环境方针规定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如果可行应予以量化。
3.10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target
直接来自环境目标,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环境表现(行为)要求,它们可适用于组织或其局部,如可行应予量化。
关系
环境方针 环境目标 环境指标
关系举例
环境管理体系
3.5 环境管理体系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EMS)
整个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3.6 内部审核 EMS audit
客观地获取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断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该组织所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的一个系统化,并形成文件的验证过程,包括将这一结果呈报给管理者。
3.8 环境绩效(表现、行为)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对它的环境因素进行控制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结果。
关系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是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检查的手段之一,环境绩效是环境管理体系改善的结果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3.12 组织 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或社团,或是上述单位的部分或结合体,无论其是否法人团体,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1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的环境表现(行为)或受其环境表现(行为)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关系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3.13 污染预防 prevention of pollution
旨在避免、减少或控制污染而对各种过程、惯材料或产品的采用,可包括再循环、处理、过程更改、控制机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材料替代等。
注:污染预防的潜在利益包括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
欧盟关于废物管理的策略(阶梯)
优选级别 处理方法 经济影响
1 预防—避免产生废物 ++ 节约能源
2 再使用—再次使用于原有用途 + 减少再投入
3 再循环—回收供其它用途 + 材料回用
3a再循环—有机转换 + 可做肥料
4 燃烧—回收能源 + 能源回收
5 焚烧—不能回收能源 - 消耗能源
6 填埋—占用土地 - 占用土地并产生污染
3.1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方针,实现对整体环境表现(行为)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关系
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是环境管理体系的两个特点
污染预防是持续改进的一个重要手段,持续改进是污染预防的目的。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本章描述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建立
保持
理解要点
建立—从无到有的过程。
保持—在已建立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做,并不断
地检查和纠正,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2 环境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制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它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并传达到全体员工;
f) 可为公众所获取。
理解要点
制定:最高管理者
内容要求:一个适合,两个承诺
管理要求:文件化、对内传达、对外公开
4.3.1 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评价那些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
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
理解要点
程序化
内容:
识别:可控制和可影响
评价:具有或可能具有
考虑:建立和评审目标时
更新:定期和及时(有变化)
4.3.2 法律与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程序,用来确定适用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以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要求的渠道。
理解要点
程序化
内容:
识别:与环境因素相关的
获取:建立渠道
法律法规的类型
宪法
刑法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单项法
相关法律
法规
地方规章
国际公约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其他要求
行业规范
上级机构的要求
本企业的一些规章
4.3.3 目标和指标
组织应针对其内部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并保持环境目标和指标。环境目标和指标应形成文件。
组织在建立与评审环境目标时,应考虑法律与其他要求,它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各相关方的观点。
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的承诺。
理解要点
文件化:有关是指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职能和层次。
考虑几个方面:制定和评审时
符合方针,体现污染预防
目标的分解:车间分解或年度分解
可选择的目标清单
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环保产品设计开发
投诉、抱怨数量
培训、人数、次数及时间
单位产品某材料耗损或消耗量
能源消耗:单位产品某能源消耗量、水循环利用率、节约某能源消耗量/率
污染物排放:某污染物排放浓度降低、COD排放减少量
生态保护:复垦面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建筑面积减少;
文化保护:保护区内设施拆迁;
废弃物管理:再生资源化率、包装物再利用率、包装环保化;
运输:单位产品运输里程数;
事件/事故:年发生环境事件、事故数。
举例
方针:生产绿色产品
初评结论:公司绿色电冰箱产品仅占总产量的10%
重要环境因素:CFC11 为发泡剂;CFC12为制冷剂
目标:绿色电冰箱生产比例从2000年10%提高到2001年50%;
指标:2001年A车间100%产量为绿色冰箱
B车间30%产量为绿色冰箱
C车间------
4.3.4 环境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一个或多个旨在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环境管理方案,其中应包括:
a) 规定组织的每一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 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如果一个项目涉及到新的开发和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就应对有关方案进行修订,以确保环境管理与该项目相适应。
理解要点
文件化
目的:实现目标和指标
内容:确定职责、方法和时间表
修订:新、改、扩建项目时
4.4实施与运行4.4.1结构和职责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当对作用、职责和权限作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管理者应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与控制提供必要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项技能、技术以及财力资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专职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 确定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与保持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b) 向最高管理者汇报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为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理解要点
文件化、传达
明确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的职责:提供各种资源
最高管理者的职责:任命管代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两点
4.4.2 培训、意识与能力
组织应确定培训的需求。应要求其工作可能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所有人员都经过相应的培训。
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使处于每一有关职能与层次的人员都意识到:
a )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 他们工作活动中实际的或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c) 他们在执行环境方针与程序,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包括应急准备与响应要求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 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从事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人员应具备适当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验,从而胜任他所担负的工作。
理解要点
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对象: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人员
程序化
达到的能力:四个方面
重要岗位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4.4.3 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 组织内各层次和职能间的内部信息交流;
b) 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文件形成和答复。
组织应考虑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部联络的处理,并记录其决定。
理解要点
程序化
交流的种类:内部和外部(双向)
与重要因素相关的外部信息应做记录
4.4.4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组织应以书面或电子形式建立并保持下列信息:
a) 对管理体系核心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b) 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理解要点
文件形式:书面或电子
内容:
描述核心要素和相互作用
提供查询途径
4. 4. 5 文件控制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控制本标准所要求的所有文件,从而确保:
a) 文件便于查找;
b) 对文件进行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并由受权人员确认其适宜性;
c) 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具有关键作用的岗位,都能得到有关文件的现行版本;
d) 迅速将失效文件从所有发放和使用场所撤回,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误用;
e) 对出于法律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而留存的失效文件,予以标识。
所有文件均须字迹清楚,注明日期(包括修订日期),标识明确,妥善保管,并在规定期间内予以留存。应规定并保持有关建立和修改各种类型文件的程序与职责。
理解要点
程序化
目的:控制所有文件
便于查找
定期评审
关键岗位得到现行版本
失效文件及时撤回
留存的失效文件进行标识
文件书写要求
规定文件编写和修改的程序和职责
4.4.6 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确定与所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与活动。应针对这些活动(包括维护工作)制定计划,确保它们在程序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程序的建立应符合下述要求:
a) 对于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导致偏离环境方针和目标与指标的运行,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
b) 在程序中对运行标准予以规定;
c) 对于组织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管理程序,并将有关的程序与要求通报供方和承包方。
理解要点
确定运行与活动:依据方针和目标,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
程序化:策划程序的种类(正常、异常)
要求:
缺乏程序指导可能偏离的需制定程序
程序中应规定运行标准
对供方和承包方的管理(与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
4.4.7 应急准备与反应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以确定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做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必要时,特别是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组织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予以评审和修订。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理解要点
程序化
确定可能的事故或紧急情况(自然灾害)
做出响应:预防和减小环境影响
及时评审
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演习后
4.5 检查和纠正措施4.5.1 监测与测量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以文件支持的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其中应包括对环境表现、有关的运行控制、对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跟踪信息进行记录。
监测设备应予校准并妥善维护,并根据组织的程序保存校准与维护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的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理解要点
文件化的程序
例行监测的方面:关键特性
环境绩效
运行控制
目标、指标的符合性
监测设备校准
定期评价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5.2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规定有关的职责和权限,对不符合进行处理与调查,采取措施减少由此产生的影响,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并予完成。
任何旨在消除已存在和潜在不符合的原因的纠正或预防措施,应与该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环境影响相适应。
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所引起的对文件的任何更改,组织应遵照实施并予以记录。
理解要点
程序化
内容:
规定职责
处理和调查
纠正和预防
纠正和预防措施与不符合的性质一致
涉及文件修改应实施并记录
4.5.3 记录
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标识、保存与处置有关环境管理的记录。这些记录中还应包括培训记录和审核与评审结果。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对相关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可追溯性。对环境记录的保存和管理应使之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应规定其保存期限并予记录。
组织应保存记录,在对其体系及自身适宜时,用来证明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理解要点
程序化
标识、保存和处置记录
具有可追溯性
4.5.4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组织应制定并保持用于定期开展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一个或多个方案和一些程序,进行审核的目的是:
a) 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
b) 向管理者报送审核结果。
组织的审核方案(包括时间表)的制定,应立足于所涉及活动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为全面起见,审核程序中应包括审核的范围、频次和方法,以及实施审核和报告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理解要点
程序化
定期开展审核
目的:
判断符合性
为管理评审提供信息
审核重点:活动的重要性和以前审核的结果
审核程序:范围、频次、方法、职责和要求
4.6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其规定的时间间隔,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过程应确保收集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工作。评审工作应形成文件。
管理评审应根据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对方针、目标以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其他要素加以修正的可能的需要。
理解要点
文件化
规定的时间间隔
体系评审
目的:持续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评审后必要时进行修订
17个要素的关系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程介绍ppt:这是一个关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程介绍ppt(部分ppt内容已做更新升级),主要介绍了环境管理背景知识介绍;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介绍;环境污染与治理;ISO14001标准的理解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等内容。ISO14000为企业迎接挑战,再创企业辉煌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对策。ISO14000和ISO9000一样,是一套系统管理的方法模式。ISO9000针对质量管理,ISO14000针对环境管理。它们都遵循系统管理原则,从抓管理入手,通过建立一套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实施对环境的科学管理。通过这个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和不断改进,达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的目的,欢迎点击下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培训教程介绍ppt(部分ppt内容已做更新升级)哦。
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流程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流程PPT课件,主要介绍了领导决策与准备、初始环境评审、体系策划与设计、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等内容。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目的是为了加强组织(公司、企业)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在我国采取第三方独立认证。ISO14000的目标是通过建立符合各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的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SO14000系列标准,达到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促进世界贸易,消除贸易壁垒的最终目标。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载ISO14000管理体系认证流程PPT课件哦。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初始环境评审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初始环境评审PPT课件,主要介绍了初始环境评审的目的、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初始环境评审的步骤、初始环境评审的策划、实施评审、初始环境评审报告编写等内容。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为促进全球环境质量的改善而制定的一套环境管理的框架文件,目的是为了加强组织(公司、企业)的环境意识、管理能力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在我国采取第三方独立认证。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初始环境评审PPT课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