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34.77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chenrong
- 上传时间:
- 2018-07-12
- 素材编号:
- 201568
- 素材类别:
- 课件PPT
-
素材预览
这是桐城PPT简介,包括了红色桐城,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五四运动在桐城,中共桐城党组织成立及早期革命斗争,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桐城PPT简介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五星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飘扬的国旗上有我们桐城革命先烈血染的风采。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凝聚有我们桐城众多先烈的英灵。
红色桐城
桐城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也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桐城不仅是文化之乡,也是块红色的土地。桐城每一片土地上,或曾经飘扬着红色的旗帜,或曾经流淌过烈士的鲜血……
方家仓——桐城第一个党组织孔城支部旧址
方家仓位于孔城镇中心居委会青年村民组孔城老街1甲东侧,大门向东,正对左庄圩。前为平塘,南边有东塘,紧邻美孚煤油栈。现有3进,各5开间1层,厢房2间。
1926年6月,中共党员刘子丹在此建立孔城小组,8月成立中共桐城县孔城支部,这是桐城县境内最早的党组织,也是安徽省境内较早成立的党组织之一。
小关岭抗日伏击战遗址
小关岭位于206国道1133公里桐城舒城交界处。
1938年6月16日,新四军4支队8团2营在营长朱绍清的指挥下,伏击了由舒城向桐城进犯的侵华日军,毙敌20余名。
小关岭伏击战是新四军在安合公路对日寇第一仗。
欧家岭-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欧家岭暴动-桐城最大的一次农民暴动
桐舒庐边区(亦称欧家岭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桐城城北19公里的大关镇麻山村欧家岭, 1930年6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此成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和“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设于一陈姓农民家中,有土墙茅屋5间。
1930年农历7月3日,欧家岭举行暴动, 1997年,中共桐城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当年暴动旧址建立了一座 “欧家岭暴动纪念塔”,塔高7.5米,为钢混结构。
鲁谼山暴动与倪楼农会遗址
鲁谼山烈士墓和倪楼农会旧址位于鲁谼山村。1928年,此地就建有中共支部。1930年7月,中共桐城县委书记吴克正在此遭国民党袭击牺牲。
1947年,在中共桐北区委领导下,以倪家楼为中心,成立了13个农会小组。入冬,成立了倪楼农会。1948年正月,由于叛徒告密,遭国民党25师袭击,农会七名领导成员牺牲。
为纪念革命烈士,原鲁谼乡和板桥村人民于1956年筹资建立烈士墓,将吴克正和倪楼农会的七位烈士骨灰安葬于此。
望狮岭——中共桐怀潜边区县委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中共桐怀潜边区县委第一次党代会旧址该旧址位于唐湾镇望师岭头,原为火神庙,共前后两进12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 。
1940年2月,中共桐怀潜边区县委第一次党代会,曾在这里召开,会议确立了桐潜边区“三坚持、四准备”的策略(即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准备舆论,准备武装,准备自己的战斗纲领)。
会后桐城许多地方相继建立党支部,开展武装斗争。
棋盘岭抗日伏击战遗址
棋盘岭抗日伏击战遗址位于安(庆)合(肥)公路城南9公里处,现属范岗镇境内,因地形高低起伏,岭洼如同棋盘而得名。
1938年,新四军第4支队在此两次伏击并重创日寇,其中第一次伏击战作为新四军八大经典战例而载入新四军军史,并写入了解放军战术教科书。
2008年9月,桐城市委、市政府在此修建棋盘岭抗日伏击战纪念亭及纪念广场。
青草花果园烈士塔
花果园革命烈士墓,位于青草镇江岭村。花果园地区是桐西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红军、新四军、游击队等许多仁人志士在此地区先后壮烈牺牲。
1972年,当地人民政府和群众将在这一地区牺牲、遇难的有名和无名的烈士集中迁葬,立碑纪念,以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
1992年在市镇两级政府帮助支持下,由当地革命后代自发捐资整修,并建碑立塔。
嬉子湖——二野部队渡江水上训练场
1949年3月中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原野战军)3、5兵团陈锡联、杨勇部自河南固始和安徽六安出发抵达桐城境内,屯住嬉子湖,进行水上练兵。 兵团首长组织干部、战士完成“谈水”“看水”“试水”“斗水”的一系列军政适应性训练,迅速把广大指战员由“陆上虎”变成“水中蛟”。
嬉子湖成为了二野渡江水上训练场。
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
1949年4月15日至17日,二野司令部首长在此指挥渡江战役,作战室设在学校图书室内。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向海内外开放。
1996年,中共桐城县委将该旧址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大横山抗日保卫战遗址
大横山抗日保卫战遗址,位于双港镇横山村大横山上。一山兀立,控扼了桐城至安庆的东大路,历来为南固安庆、北卫桐城的战略要地。
938年到1949年,中国抗日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在此反复展开争夺战,有史可查的较大战斗达7次之多。
革命洪流,波涛汹涌,浪花淘尽英雄:光明甫、李光炯、房秩五、潘缙华、潘赞化、章伯钧、尹宽、季子咸;章逐明、苏冠中、吴克正、陈雪吾、钱新嘉、章宜德、章鸾翔、刘牧村;鲁生、胡继亭、叶明、宋海珊、毛金石……
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的急先锋——吴樾烈士
吴樾(1878--1905)字梦霞,一作孟侠,桐城人。
1902年入保定高等师范就读。1903年创办保定两江公学和《直隶白话报》,特写“暗杀时代”一文。1904年,图谋暗杀清朝户部侍郎铁良未成。1905年赴东三省,闻清政府“预备立宪”,遂潜入北京,于9月24日携炸弹进入北京车站,登上五大臣乘坐的火车,准备行刺,因人拥挤,车身震动,怀中弹发,不幸牺牲。
辛亥革命后,葬于安庆平头山。有《吴樾遗书》
吴樾故居,坐落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中段西侧延陵巷内。因年深日久,陆续改建,旧貌稍有改变。今西头一间木窗,仍为原物。室内西山墙挂有吴樾殉难照片。
辛亥烈士—施从云民国侠女—施剑翘
桐城第一位共产党员 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姚佐唐
姚佐唐(1898年~1928年10月6日),男,汉族,安徽省桐城县人。 出身于工人家庭。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徐州铁路站党组织负责人,铁道队大队副等职。
曾率领铁路工人组成铁道 队,在河南、广州与军阀进行斗争。1927年初,随北伐军转战到南京。1928年7月因叛徒出卖被捕,后关押于南京宪兵司令部看守所,10月6日被枪杀。
桐城第一任县委书记——章逐明
章逐明(1902~1930),原桐城县后方乡方家仓(今属枞阳县)人。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桐城特支第一任书记,中共桐城区委第一任书记,中共桐城县委第一任书记。
桐城第一位为革命而牺牲的县委书记——吴克正
吴克正(1906——1930),安徽桐城陈洲人(今属枞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桐城第二任县委书记,中国工农红军皖中独立团副政委。
组织领导了孔城夺枪、罗家嘴暴动、欧家岭暴动,1930年7月,在鲁谼山暴动中壮烈牺牲,敌人竟割下烈士头颅用瓷盘装放在紫来桥示众。
桐城农民运动领袖——陈雪吾
陈雪吾(1902~1933),桐城东乡(今属枞阳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桐城第三任县委书记,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国工农红军皖中独立团团长兼政委,中共桐庐县委书记兼军委书记,革命烈士。
组织领导了汤沟暴动、庐江民团起义、罗家嘴暴动、鲁谼山暴动、欧家岭暴动。1933年4月6日,因叛徒告密被捕而牺牲于紫来桥下。
抛头洒血非为我——诗人、烈士毛金石
黄铺山庄秋景
我爱山庄秋景,月中丹桂婆娑,试将一事问嫦娥,应许一枝到我。炼成金钢再炼,磨成石玉重磨,将身直上达高棵,摘取当头一朵。革命从戎投军,红旗飘飘万杆,黄铺镇上呈英豪,缴获机枪弹药。定计巧夺盐粮,敌特魂飞魄散,即时杀敌莫蹉跎,九十春光易过。骏马驰骋势猛,舍身气壮山河,抛头洒血非为我,赤胆忠心报国。
视死如归——宋海珊烈士
宋海珊桐城挂镇人,1898年生,193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僚枫乡人民自卫队队长,中共桐城县二区区委书记,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特务大队第二连副连长,桐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 ,桐南独立团3营教导员,桐南游击大队政委 。
1942年5月5日,宋海珊在桐西枧山遭敌埋伏不幸被捕,7月被国民党杀害于桐城西门外刑场,时年44岁。
视死如归——陈永廷
陈永廷(1902-1948),桐城青草永庭人,早年加入农民协会,为陶冲一带有名的农运成员。1940年,担任中共桐西区委陶冲地下交通员,为桐西游击队搜集情报,送信联络,筹集物资。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当选为牛栏铺村农会主席。1948年壮烈牺牲。
新中国第一任交通部长——章伯钧
章伯钧(1895——1969)安徽桐城人。参加过北伐和“八一”南昌起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尹宽
尹宽(1896-1967)原名王竞博,化名硕夫。安徽桐城人。党的早期领导者之一,中共四大、五大代表。
1919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2年6月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6月加入国民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山东省委、上海区委书记,安徽省临委书记,中共上海高级党校校长,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领导者之一。
1929年春脱离中共组织生活,到上海追随陈独秀 ,参与组织中国托派组织。
尹宽墓位于吕亭镇兴店村。现为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入侵,外患重重,清政府和后来的北洋军阀政府腐败无能,政治黑暗,外交失败,割地赔款,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灾难深重,中国民族面临亡国来灭种的危险。
有志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求
为探求救国救民道路,桐城一些有志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纷纷踏上出国求学的道路。五四运动前后,桐城出国留学青年达55人次,主要留学法、德、苏、英、日、比,其中名载史册的有:光升、李光炯、房秩五、潘缙华、潘赞化、章伯钧、尹宽等;
另有一大批立足国内,直接投身工农运动的有志青年和知识分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牺牲和巨大贡献。如:姚佐唐成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袖,章逐明、苏冠中、吴克正、陈雪吾等,在北伐战争胜利后前往武汉寻求革命真理,他们中的一些人后来成为桐城工农运动的骨干分子,成为中共桐城地方组织的创始人和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在桐城的传播:桐声、平议报、张浩然、刘子丹、章逐明与贫民教育促进会。
五四运动在桐城
五四运动时期桐城中学师生的爱国运动,不仅唤醒了桐城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也为后来大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为马克思主义在桐城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孔城支部在桐城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还为后来抗战时期以桐城中学青年学生为骨干的“桐城抗日学兵队”的成立,为抗日时期培养输送大批革命干部,起到了准备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些在外入党的革命青年回到桐城,开始筹建中国共产党地方基层组织,于是中共孔城支部应运而生。北伐战争打响后,桐城人民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下,热情支援北伐,工农运动也因此不断高涨
1926年6月,中共桐城县孔城党小组成立,党员5人,刘去非任党小组长;8月,中共桐城孔城支部成立,党员12人,刘去非任支部书记,张观奇任交通员;
1929年3月,中共桐城县临委成立,书记章逐明,8月,中共桐城县委成立,书记陈雪吾;
1930年6月,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 ;
汤沟兵变、孔城夺枪、罗家嘴暴动、鲁谼山暴动、欧家岭暴动、孔城五一节示威、县城扒粮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8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12日,将活跃在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其中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4支队。
1、桐城沦陷
①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1938年5月10日,日机首次空袭桐城县城 ,县城先后四次遭轰炸;
③桐城县城三次沦陷 1938.6.13-25,桐城首次沦陷,8.5-10.6桐城二次沦陷,1939.5.16-8.12,桐城第三次沦陷
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桐城犯下的滔天罪行
桐城古城墙
桐城古城墙--此墙始建于隋、唐,明万历四年改土城墙为砖城墙,耗银21200两。城墙周长六里,高三丈六尺,稚堞一千六百七十三垛。有城门六座,分别为东祚门、南薰门、西城门、北拱门、向阳门、和宜民门。明末,张献忠挟连破70余城之威,数次猛攻桐城县城未克,抱恨西去。桐城遂有“铁打桐城”之誉。
为了防止日机空袭,便利居民疏散,减少城内居民的生命财产损失,国民党县政府按照第五战区和安徽省当局的要求,于1939年4月1日成立了拆除城垣委员会,动员民众历时半个月予以拆除 。
2、桐城抗日学兵队的建立及活动
1938年6月,桐城县城沦陷后,中共桐城特支将流亡到唐家湾的师生组成青年抗日武装,定名学兵队,陈定一任指导员。
学兵队组建后,立即投入到抗日第一线:1938年9月,在县长潘慰农的率领下,在东乡柳峰山击落低飞日机一架;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保卫大横山;1939年5月,配合县保安2团袭击安庆日军机场;多次配合新四军4支队攻打日寇据点。
学兵队还担负打击地方土顽、除暴安良的任务,镇压恶霸地主光香久、周松如等,并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工作。
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解散了学兵队,但80%以上的学兵队员经桐怀潜中心县委安排,分批奔赴无为皖中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
①、大、小关伏击战(1938.6.16,1938.9)
②、平坦伏击战(1938.8.30,1938.9.26)
③、范家岗伏击战(1938.9.1)
④、棋盘岭伏击战:1938年9月3日伏击战系新四军在安合公路对日寇最大一战,因以少胜多而列为新四军八大经典战例,并载入了新四军军史,写入了解放军战术教科书;1938年11月9日伏击战。
4、桐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立
①、望狮岭会议;
②、桐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③、新四军3支队挺进团进入桐城;
④、桐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⑤、桐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
毛泽东主席在1941年2月给刘少奇、陈毅并告彭德怀的电报中指出:“去年10月你们电谓巢湖、瓦隔湖间不过百里,通过甚难,但现时我在无为、桐城已有根据地,虽只一二县,其战略意义却胜过敌后大块根据地,应极端重视之。”
附:国民党在桐城正面抗战
大横山,位于双港、练潭之间,海拔153米,长达1.5公里,横排山峰,拔地而起,形成天然南北屏障 ,历来为南固安庆、北卫桐城的战略要地。
1938年至1944年间,我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始终坚守大横山这块战略要地,有史可查的大的战斗就达七次之多,杀死杀伤日伪军1500余人,并取得了大横山保卫战的最后胜利。故日军称“大横山”为“大虎山”。中国守军亦伤亡千余人,该山南坡建有死于战斗的士兵农有德墓,立有碑石,至今尚存。
1、桐城县城首次解放及中共桐城县委、县民主政府成立
1947年9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3纵8旅旅长马忠全率部解放桐城。中共桐城县委员会、桐城县民主政府成立。书记马力,县长刘伟。9月19日,驻桐部队作战略转移,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迁至桐西蒋铁乡叶家湾。
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实现国内和平,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 ,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
2、桐城全境解放
①、1949年1月30日,皖西独立旅解放孔城镇。
②、2月4日,中共桐城县委书记赵瑾山、县长郭任率党政机关及县大队进驻县城。
③、2月8日,桐城县全境解放。
3.1949,刘邓大军在桐城
① 、3月下旬,二野3兵团陈锡联、5兵团杨勇部抵达桐城;
② 、4月1日,刘伯承、李达到达桐城罗家岭,5日小龙山决策“暂不攻安庆,积蓄力量于渡江作战。”;
③、4月14日,二野指挥部由舒城迁桐城及原因;
④ 、4月15至16日,桐中高干会议;
⑤ 、4月21日下午5点半,二野炮击江对岸,5点50分部队登船渡江;
⑥ 、4月27日,刘邓大军离开桐城;
4、桐城人民支援解放大军渡江
①、3月7日,桐城县支前指挥部成立,指挥长郭任,副指挥长叶树生。各区设立支前指挥所。任务:组织运输队、民工队,筹集战时物资,架修桥梁,培训水手等;
②、整个支前工作,到4月底结束,征粮5万担,组织民工81513个组织渡江船只541艘,训练解放军水手200多名;
③全县在支前工作中荣立特等功15人,一等功41人,二等功105人,三等功180人。叶昌义夫妇、叶贤明--“渡江第一船”桐城PPT:这是一份介绍桐城PPT。里面演示了龙眠大山、龙眠大河及六尺巷等介绍内容。桐城市,古称 “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偏南,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下辖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桐城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桐城有国家4A级嬉子湖生态旅游区、4A级桐城活海欢乐水世界、4A级黄梅酒业文博园景区和3A级桐城文庙·六尺巷景区,是文坛“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桐城美食团购PPT:这是一个关于桐城美食团购PPT。演示了丰糕、蒿子耙、山粉圆子烧肉等美食内容。桐城市,古称 “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偏南,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下辖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桐城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桐城有国家4A级嬉子湖生态旅游区、4A级桐城活海欢乐水世界、4A级黄梅酒业文博园景区和3A级桐城文庙·六尺巷景区,是文坛“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
桐城我可爱的家乡PPT:这是一份介绍桐城我可爱的家乡的PPT。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演示了桐城的骄傲等内容。桐城市,古称 “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偏南,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下辖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总面积1571平方公里。桐城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241毫米。桐城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