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更新最新专题

您的位置:首页 > ppt下载 > PPT课件 > 疾病PPT > 布氏杆菌病症状PPT

布氏杆菌病症状PPT下载

素材大小:
14.78 MB
素材授权:
免费下载
素材格式:
.ppt
素材上传:
ppt
上传时间:
2018-01-03
素材编号:
165263
素材类别:
疾病PPT

素材预览

布氏杆菌病症状PPT

这是一个关于布氏杆菌病症状PPT,主要介绍了概述;传播途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控;公共卫生学。布鲁氏菌病 内容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控公共卫生学概述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该病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全世界已有160 多个国家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发展历程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欢迎点击下载布氏杆菌病症状PPT。

布氏杆菌病症状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疾病PPT类型的PowerPoint.

布鲁氏菌病 内容概述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控公共卫生学概述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马尔他热或波状热,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本病常常引起动物流产,不孕等症状,故又称之为传染性流产病。该病分布十分广泛,目前全世界已有160 多个国家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在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收录为多种动物共患疫病名录中,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疫病。发展历程 1814年Burnet首先描述地中海弛张热,并与疟疾作了鉴别。 1860年Marston对地中海弛张热作了系统描述,且将其与伤寒相区别。 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地中海弛张热的病原体。 1897年Hughes根据地中海弛张热的热型特征,建议称“波浪热”。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 1897年Wright与其同事发现病人血清与布鲁氏菌的培养物可发生凝集反应,称为Wright凝集反应,从而建立了迄今仍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1897年丹麦Bang和1912年美国学者Traum分别从流产母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分离到牛种布鲁氏菌和猪布鲁氏菌(B.suis)。 1920年由Meyer将牛、羊和猪三种菌同归于布鲁氏菌属。 1921年南非的Bevan和1924年Keefer,以及Viviani在意大利,Evans在北美从病人身上分离到牛种和猪种布鲁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鲁氏菌病的另两种传染源。 1953年、1956年和1966年,Buddle、Stoenne、Canmichael又分别发现了绵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B.neotomae)和犬种布鲁氏菌(B.canis)。 2007年英国科学家从海洋哺乳动物体内分离到鲸型布鲁氏菌(B.ceti)和鳍型布鲁氏菌(B.pinnipedialis)。 2008年,德国和捷克科学家又发现了田鼠布鲁氏菌(B.microti)。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为短小革兰氏阴性菌,兼性需氧,有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 根据宿主嗜性、病原性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可将布鲁氏菌分为10个种 。抵抗力该菌在自然界中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37d,在病畜的脏器和分泌物中,一般能存活4 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能生存2 个月,对低温的抵抗力也较强,低温下可存活1 个月左右。 但是对热和消毒剂抵抗力弱,巴氏灭菌10~15min死亡,高压消毒瞬间即亡,0.1%升汞数分钟、1%来苏儿或2%福尔马林或5%石灰乳15min死亡,日光直射需0.5~4h能杀死。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动物 4.流行特点 传染源一般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感染母畜流产的胎儿、羊水和胎衣,及阴道分泌物最具有传染性。其次乳腺组织、淋巴结、关节、睾丸、精液等也适宜布鲁氏杆菌生长,有一定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 其次是接触和吸入病原菌而感染; 此外,通过黏膜、吸血昆虫也可以传播此病。易感动物目前已知有60多种驯养动物、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幼龄动物虽可带菌但不发病,老龄动物易感性相对较低,成年动物特别是处于妊娠期的动物易感性最高,其中初产动物最易感。流行特点凡是与病畜、染菌畜产品接触多者发病率高。青壮年感染率要高于其他年龄组。一年四季各月均有发病,但多发于产仔季节。北方羊群布病流产高峰在2-4月,牧区感染率要明显高于农区。发病机理病原入侵 淋巴源性迁徙阶段 (潜伏期 ) 多发性病灶阶段 慢性感染期 入侵及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布鲁氏菌通过皮肤或黏膜进入宿主体内,随淋巴液到达淋巴结,被吞噬细胞吞噬,如吞噬细胞未能将菌杀灭, 则细菌在胞内生长繁殖, 形成局部原发病灶, 此过程称为淋巴源性迁徙阶段, 相当于潜伏期。 多发性病灶阶段 细菌大量繁殖吞噬细胞破裂,细菌进人淋巴液和血循环,血流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并携带其至全身, 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吞噬细胞系内繁殖, 形成多发性病灶,在临床上表现为形成菌血症 。当病灶内释放出来的细菌, 超过了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时则细菌在血液循环系统中生长、繁殖, 临床表现为败血症。 在机体内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部分细菌被破坏死亡, 释放出内毒素及其他成分, 临床上出现毒血症的表现 。慢性感染感染灶内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繁殖再次入血 ,导致疾病复发 ,如此反复便形成为了慢性感染,临床表现为波浪热。临床症状牛: 潜伏期2周至6个月,母牛最显著的临诊症状是流产,最常见于妊娠第6-8个月,母牛若再次流产,一般比第一次流产时间要迟。流产前数日除表现分娩预兆,如阴唇,乳房肿大,荐部与胁部下陷,乳汁呈初乳性质等外,还有生殖道的发炎临诊症状,即阴道黏膜发生栗粒大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白色或灰色黏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多清朗,但有时浑浊还有脓性絮片。常见胎衣滞留,特别是妊娠晚期流产者。流产后常继续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分泌液,有时有恶臭,1-2周后消失。早期流产的胎儿,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发育比较完全的胎儿,产出时可能存活但衰弱,不久很可能死亡。 公牛有时可见阴茎潮红肿胀,更常见的是睾丸炎和附睾炎,急性病例则睾丸肿胀疼痛,还可能有中度发热与食欲不振,此后疼痛逐渐减退。约3周后,通常睾丸和附睾肿大,触之坚硬。临诊上还常见关节炎,甚至可以见于未曾流产的牛只,关节肿胀疼痛,有时持续躺卧,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患病。腱鞘炎比较少见,滑液囊炎特别是膝滑液囊炎则较常见。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临诊症状。 临床症状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在加以饲养管理得以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病牛系部滑膜炎引起关节肿大临床症状绵羊及山羊:常不表现临诊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临诊症状也是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个或4个月,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委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等。有的山羊流产2-3次,有的则不发生,但有报道山羊群中流产占40%-90%。其它临诊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以及关节炎,滑液囊炎引起的跛行。公羊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有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绵羊布鲁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 临床症状猪:最明显的临诊症状也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有的在妊娠第2-3周,有的接近妊娠期满即早产,早期流产因母猪常将胎儿连同胎衣吃掉而不易发现,但流产的前兆临诊症状常表现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阴道流出黏性或黏脓性分泌液,流产后胎衣滞留情况少见,子宫分泌液一般在8d内消失,少数情况因胎衣滞留,引起子宫炎和不育。公猪常见睾丸炎和附睾炎,有时开始表现全身发热,局部疼痛,不愿配种。皮下脓肿,关节炎,腱鞘炎等较少见,如锥骨中有病理变化时,还可能发生后肢麻痹。 临床症状马:患马多为隐性。也有一定数量的患马有明显的化脓损害,特别是在头部和颈部,骨脓肿、关节炎及腱鞘滑膜炎则少见。前期临诊症状常有发热、委顿和发炎部位疼痛,可持续数日以至数月,其脓肿可被吸收,但经常可见破溃,还有纤维凝块的黄色黏性渗出液;晚期病例则形成瘘管。也可引起母马流产,有报道从马和驴流产的胎儿中分离出流产布鲁菌。 临床症状犬:犬感染流产布鲁菌、马耳他布鲁菌、猪布鲁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临诊症状,个别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犬布鲁菌引起的临诊症状为:妊娠40-45d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长期菌血症;公犬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理变化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临床症状鹿:主要临诊症状为孕鹿流产,胎衣滞留,公鹿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还有关节炎,黏液囊炎,淋巴结和乳腺肿大等临诊症状。骆驼: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菌病也曾有报道。貂:一般无显性临诊症状,但在产仔期常空怀。孕貂常发生流产或死胎,新生仔貂生后衰弱,病死率较高。狐:多呈隐性感染,母狐主要临诊症状是流产、死胎和产后不孕,患狐食欲减退,有的病例出现化脓性结膜炎。禽:鸡、鸭等家禽通常表现腹泻和虚脱,有时产卵量下降,间或有麻痹等临诊症状。病理变化牛: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有出血点,绒毛叶部分或全部贫血呈苍黄色,或覆有灰色或黄绿色纤维蛋白或脓液絮片或覆有脂肪状渗出物。胎儿胃特别是真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肠胃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能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浆膜腔有微红色液体,腔壁上可能覆有纤维蛋白凝块。皮下呈出血性浆液性浸润,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不同程度肿胀,有的散在炎性坏死灶。脐带常呈浆液性浸润、肥厚。胎儿和新生犊牛可能有肺炎病灶。公牛生殖器官精囊内可能有出血点和坏死灶,睾丸和附睾可能有炎性坏死灶和化脓灶。病牛髋关节化脓性坏死炎及股骨头坏死病理变化绵羊、山羊和鹿:剖检病理变化与牛大致相同。猪:病理变化也与牛相似。如胎儿在流产前早就死亡,可见其干尸化。胎衣绒毛膜充血,有时水肿或杂有出血小点,还可能覆盖一层灰黄色渗出物。睾丸和附睾在实质中有豌豆大或更大的坏死或化脓灶,其中可能已有钙盐沉积。有时精囊发炎或关节炎、化脓性腱鞘炎或滑液囊炎。狐:内脏器官无特征性变化,有的出现脾肿大,肝肾充血,淋巴结肿大,有时伴有出血。貂: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组织学检查可见肝脾发生布鲁菌性肉芽肿,淋巴结内见有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猪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病猪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病猪死胎和木乃伊胎病猪流产死胎,胎膜上有散在出血点病猪流产胎儿及胎膜严重出血病猪胎膜上发生弥漫性,粟粒大,灰白色坏死灶病猪胎膜变薄,散在芝麻粒大近似圆形颗粒,可挤出黄白色脓汁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各种家畜历年流产、空怀数历年布鲁氏菌检出情况不同种,不同畜龄,雌、雄性家畜布病化验阳性率比较疫史追溯,布病从何时、何地、何种病畜传入疫情变动趋势临床检查母畜不孕,流产,胎衣滞留,发生胎盘炎、子宫内膜炎胎儿自溶,水肿,出血,体腔积液公畜不育,表现睾丸炎病原学诊断 1 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 ◇通常采用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肺、肝和脾以及流产胎盘和羊水进行布鲁氏菌的分离培养。 ◇菌落生长形态呈圆形,稍隆起,边缘整齐,光滑湿润,大小为0.5~1.0mm ◇在血琼脂上生长为白色,且不溶血,在马铃薯琼脂斜面上,长出水溶性微棕色菌苔。 病原学诊断 2 布鲁氏菌的染色与镜检培养菌落经涂片镜检观察,布鲁氏菌为小球杆状或短杆状,多呈散在分布,偶见成对、短链状或串状排列。边缘稍圆或直,无芽孢及鞭毛,但在条件不利时具有形成荚膜的能力革兰氏染色为红色;姬姆萨染色呈紫色;改良Ziehl-Neelsen氏法染色显红色,背景为蓝色;改良 Koster 氏法染色显红色,背景为蓝色;柯兹洛夫斯基法染色显红色,其他细菌呈现绿色。血清学诊断 1 凝集试验 (1)全乳环状试验(MRT) 主要用于乳样的布病筛查,操作简单快速,适合现场应用,但大规 模应用时可靠性差,且对羊种布氏杆菌敏感性低。 (2)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该方法操作简易,检测快速,成本低廉,但准确性易受温度和凝集时间的影响,且抗原的标准化也可影响其敏感性,适于动物布病的普查以及人布病检测的初筛。 (3)试管凝集试验(SAT) 该方法可以定量,在判定反应强度上比RBPT更精确,但实验操作步骤繁琐,需37℃条件下孵育过夜,较费时,不适于现场检疫和基层采用。 血清学诊断 2 补体结合试验(CFT)补体结合试验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公认的布病确诊性试验。相比SAT和RBPT,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主要应用于牛、羊、绵羊附睾种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但不适合猪个体布病的诊断。结果判定主要通过肉眼观察溶液颜色的深浅判定出溶血程度,所以结论主观性强,易产生误差。实验要求条件高,操作复杂,基层检疫难以采用。血清学诊断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分为间接ELISA(i-ELISA)和竞争ELISA(C-ELISA)。 i-ELISA可用于血清及乳汁样本布病的检测,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血清交叉问题,难以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因此主要用作布病的筛查。 C-ELISA较敏感,无假阴性结果出现,且能较好的区分人工免疫和自然感染,被OIE列为诊断和清除牛布鲁氏菌病的推荐方法。分子生物学诊断多重PCR: 其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均优于细菌分离和血清学诊断方法,特别是能区分各种和部分生物型,这对布病的筛查和确诊有重要意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 以DNA指纹图谱为基础用于微生物分型鉴定的方法,其原理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将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切割,然后在凝胶上电泳分离,以显示不同种群基因组DNA的R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遗传标志技术: 是一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组经酶切后连接特定的接头,形成带接头的特异片段,以此为模板,通过接头序列和PCR引物3′端的识别进行扩增,将AFLP技术的可靠性和PCR技术的快捷方便结合起来,克服了普通PCR技术的缺点,不需要了解样品基因组序列即可对其进行检测,是检测基因组变异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1.定期检疫家畜 对易感家畜进行净化和监测,特别是进出境的动物要严格按照政策执行,检测出来的阳性牲畜一律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2.隔离或淘汰病畜 按照尽量减少病畜数量、合理控制流动、避免混养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扑杀或隔离饲养的方法处理病畜。 3.建立健康畜群 在经济状况允许的地区,可对畜群实施先净化后监测的防控措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采取培育健康畜群措施,以减少经济损失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4.切断传播途径 家畜的流产胎儿、胎衣应在指定地点深埋或焚烧; 被污染的场地,应立即彻底消毒; 来自疫区的皮毛应在收购地点进行消毒包装后方再外运; 人工授精应选择健康种公畜的精液; 奶和奶制品应加热后食用; 家畜粪便须经生物热发酵消毒。 5.疫苗接种 布鲁氏菌病的免疫是以细胞免疫为主,特异的T细胞与布鲁氏菌抗原反应,产生淋巴因子,提高巨噬细胞活性,从而消除细胞内的细菌。常用疫苗有牛流产布鲁菌19号苗、猪布鲁菌2号弱毒活苗、马耳他布鲁菌5号弱毒活苗 公共卫生人类布病人类感染本病多数与职业有关 多见于兽医、牧工、皮革厂的工人、乳肉加工人员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一般不由人传染于人,所以人类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消灭,有赖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消灭。患病羊、牛、猪为其主要传染源。狗对三种主要布鲁氏菌经常是隐性感染,可成为人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接触,食入,吸入感染 人与患病动物或病料接触,经消化道、皮肤、粘膜、生殖道感染。人感染牛的布鲁氏菌无自觉症状,但血液中存在抗体;人感染猪的布鲁氏菌,症状轻,关节炎、肌肉疼痛,疲劳,局部炎症; 人感染羊的布鲁氏菌,症状重,发生波浪热,在发热期体温晚间升高,但神志清醒,清晨体温下降(出汗)至接近常温,这时病人感觉症状加重,肌肉、关节疼痛加剧。并有大量出汗,体重减轻等表现。男性可发生睾丸炎,女性可流产、神经炎。  预防从事这方面职业的人员进行免疫接种。 M104菌苗,现有19 ~ 13A菌苗。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凡在牧场工作人员、兽医等,必须严守防护制度(即穿着防护服装及消毒工作)。病畜乳肉食品必须灭菌后利用。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在接触流产材料时,做好个人防护,注意消毒,以防感染。   青霉素,链霉素共同治疗,疗程42天,由于是胞内寄生,有的能治愈,有的不能治愈。   pAP红软基地

布氏杆菌病治疗ppt:这是一个关于布氏杆菌病治疗ppt,布氏杆菌的分类分型;种属特性;布氏杆菌的抵抗力;抗原结构与致病力;临床症状感染机制;布氏杆菌的检测;预防与控制。布氏杆菌又名布鲁氏菌,是多种动物和人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它能引起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慢性细菌传染病, 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布氏杆菌可感染人类、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 引起相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损伤, 如发热、流产与不育、慢性关节炎及神经损害等, 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欢迎点击下载布氏杆菌病治疗ppt。

PPT分类Classification

Copyright:2009-2024 红软网 rsdown.cn 联系邮箱:rsdown@163.com

湘ICP备2024053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