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99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lipeier
- 上传时间:
- 2019-11-14
- 素材编号:
- 245924
- 素材类别:
- 课件PPT
-
素材预览
这是幼儿记忆的发展ppt,包括了记忆的概述,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幼儿记忆的发展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第二编 幼儿认知和言语发展 第五章 幼儿的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记忆是一个人对自身经验的信息保存、加工和提取的心理过程。 保存、加工 识记 提取 再认 、回忆(再现) ①识记(开始,加工) ②保持(存储,巩固) ③提取(再认和回忆) 记忆主要是以再认和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识记:反复感知的过程。 保持: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持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能认出来。 回忆(再现):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浮现出来。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 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表象 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等 记忆在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中的作用 生活中: 游戏中: 学习活动中: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记忆的分类 记忆的分类 特点之一: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有意识记: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和任务,并运用一些有效方法或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没有自觉的目的和任务,不需任何识记方法和意志努力的识记。 特点之二: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形象识记:对具体形象、图形符号的记忆。 运动记忆 情绪记忆 形象记忆 词语逻辑记忆 语词识记:对语词文字符号的记忆。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特点之三: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思考和讨论:为什么呢? 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二、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三、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四、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一、活动的性质与幼儿的记忆 幼儿记忆的特点:无意记忆为主。 二、幼儿的兴趣、积极性与记忆 1、活动动机 2、幼儿的兴趣 三、记忆的保持、遗忘规律与幼儿活动的组织 保持: 遗忘: 记忆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 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 科学的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为了减少遗忘,必须及时复习;若等到忘得差不多了再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结果是事倍功半。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连续进行的复习叫集中复习,复习之间间隔一定时间的复习,称分散复习。研究表明,学习同一门课程时,分散复习的记忆效果比集中复习的记忆效果好。 (二)幼儿识记材料的组织 1、帮助幼儿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 2、给幼儿的识记材料要形象,方法要有趣 3、帮助幼儿理解识记材料 4、让幼儿采用多种感官参与记忆过程 四、幼儿记忆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偶发记忆 “说谎”问题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是指对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过程,总结了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过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记忆概述 补充知识点: 根据保持时间 分为三个记忆系统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 持续时间仅约1秒钟的记忆。又称瞬时记忆。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首先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知觉。当引起感觉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作用仍能继续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这种短暂的保持就是感觉记忆。由于它就像登记一样把输入的信息记录下来,故又称感觉登记。 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以感觉痕迹的形式被登记下来,其特点是:①信息完全依据它所具有的物理特性 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②作用时间短。视感觉记忆约为0.25~1秒;感觉记忆虽可超过1秒,但也不长于4秒。 ③一般认为感觉记忆的容量为9~20个 字母或物体,有时更多些。 ④感觉记忆痕迹很容易衰退,只有受到特别注意的材料,才转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 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短时记忆的特点是: 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 ②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③短时记忆通过复述保持信息,复述的作用还在于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它的信息主要来自短时记忆阶段加以复述的内容,也有由于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 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 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甚至终身。 ②记忆容量无限:5万—10万组块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 ④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再认和回忆。 二、婴儿的记忆 (一)婴儿记忆的发生 记忆发生的标志 1习惯化:指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的习惯化可以作为他对事物是否熟悉,也就是是否能够再认的指标。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建立,可以作为记忆的另一种指标,对条件刺激物作出条件性反应,表明再认的存在。 3重学记忆:当儿童学习了一种知识或技能以后,经过一段记忆消失的时间,重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学习所需要的时间或次数,比第一次要少些,这就是重学记忆。 婴儿记忆的三大表现 1.再认能力 2.回忆能力 3.分类编码能力 1.再认能力 2-3个月的婴儿发现系在自己腿部的绳子与一个玩具活动有联系,腿上的绳子撤走一周后,实验人员重新把绳子系在婴儿腿上,发现婴儿立即使劲用腿蹬起来。 结论:婴儿清楚地再认了扯动绳子的动作与带来的快乐。 2.回忆能力 延迟模仿实验、客体永久性实验 将6周的婴儿带进实验室,由成人向婴儿不断地呈现张嘴、伸舌的面部动作。24小时后婴儿开始模仿成人张嘴伸舌。 3.分类编码能力 9—12个月的婴儿能将“食品”、“家具”、“鸟”、“动物”、“交通工具”等类别的物品分类贮存。 12个月的婴儿会对一堆玩具的一类特别感兴趣,他们会挑拣自己感兴趣的一类玩具; 18个月的婴儿会将物品分成两类。 这些都要靠记忆进行编码才能完成 研究证明 不论用何种方法或指标进行研究,都可以肯定,新生儿期已经出现了记忆。 婴儿语言的获得对于记忆的发展至关重要。 婴儿记忆的分期 1.婴儿记忆缺失 2.自传体记忆 婴儿记忆缺失 婴儿从很早就开始有记忆,但是没人能记得自己生命最初两三年的事情。这一现象叫做婴儿期记忆缺失(幼儿期健忘)P61。 自传体记忆 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1—2岁的儿童可以谈论过去的事情,3岁以后儿童可以对事件有较好描述,4岁儿童能说出一年半以前的事情。 儿童自传体记忆的水平与语言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 成人在与儿童言语交往中一是向儿童提出许多详细的、变化的问题,为儿童的陈述提供信息;二是进行启示性的提问,让儿童陈述。与儿童交谈要有明确的特指性,不要提答案属开放性的问题。 三、幼儿的记忆发展 (一)识记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一)识记 1、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是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不需特定的识记方法、不需特殊的意志努力的识记。 无意识记是幼儿的主要记忆形式。 无意识记的本质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 幼儿的无意识记受内部因素(兴趣、情绪状态、态度)和外部因素(材料必须直观、鲜明、生动)的影响,其中幼儿的情绪状态是影响无意识记的关键因素。 有意识记是具有自觉的识记目的,需要一定的识记方法、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 幼儿有意识记的效果,受活动动机和活动性质制约。 游戏的方式比学习的方式效果要好。 儿童不同的识记行为表现 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是在不理解内容的条件下主要利用复述完成的识记; ..\可爱小女孩背乘法口诀 35太难了.flv 意义识记则是在理解材料的内容后,依靠已有经验的联系形成的识记。 巅一寺一壶酒,二楼(有个)吴三虎,(他和)八舅吃酒山(看到)耳扇爬四楼 p131 (二)儿童期健忘 婴儿从很早就开始有记忆,但是没人能记得自己生命最初两三年的事情。这一现象叫做儿童期健忘P127。 (三)再认与回忆 幼儿的再认能力比回忆能力强; 实验:指认见过的图片和回忆见过的玩具名称。 幼儿的回忆能力受活动的性质影响。在目标明确的活动中,回忆效果明显提高。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幼儿对处于开始部位和结尾部位的信息再现效果明显好于中间部位的信息。 (三)记忆恢复现象P134 巴拉德让一些12岁左右的儿童识记一首诗,结果发现,识记后即刻回忆的成绩不如过一两天后的回忆成绩好,尽管在这期间并没有让儿童进行复习。若以识记后立即回忆的平均分数为100,而识记一天后的平均分数为111,识记两天后的平均分数为117,再往后加快的数量就逐渐减少了。继巴拉德之后,许多工作人重复了这类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这证明儿童在学习后相隔若干天后保持会有所发展。 记忆恢复现象是幼儿特殊的记忆现象。在识记后的某一段时间,对材料的回忆量比刚学习完的回忆量有所提高现象。 儿童记忆力的培养 1.向幼儿提出一定的有意识记任务和要求 2.使幼儿明确记忆目的,提高幼儿记忆的积极性。 3.在游戏中积极发展幼儿的有意识记能力。 4.给幼儿的记忆材料要生动形象具有趣味性。 5.引导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6.使识记的内容成为幼儿活动的主要对象。 7.让幼儿更多的感觉器官参与记忆过程。 8.加强复习,防止遗忘。 3-6岁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总结 1.幼儿记忆发展的顺序:运动记忆(2周)---情绪记忆(6个月)---形象记忆(6—12个月)---语词记忆(1岁左右) 2.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用得多,意义记忆效果好。 4.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5.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幼儿记忆策略的形成问题 一种看法认为5岁以前没有记忆策略; 另一种认为较年幼的儿童也能够运用认知策略。 威尔曼记忆策略实验 格尔曼(gelman,1978)认为,明确记忆活动的要求和熟悉的环境,有助于儿童选择记忆策略。德劳赤和布朗(deloache和brown,1979)的实验,甚至发现1岁半儿童经过训练后,能够有计划地进行记忆。 但是,研究者指出,幼儿能够有记忆计划,并不等于能够使用最佳记忆方法。 记忆策略的种类 1.视觉复述策略:将自己的视觉注意力有选择地集中在要记住的对象上,简单地说,就是眼睛不断地盯着目标,以加强自己的记忆。 实验:幼儿记住玩具鸟所藏位置 实验表明:在短期记忆中,婴幼儿通常采用“视觉复述”的方式力求记住目标位置。 2.特征定位策略:幼儿对识记对象附加上一个特定的“标签”,以帮助记忆。 实验:P69 3.复述策略:当幼儿掌握口语后,经常会不断重复识记对象的名称,达到记忆的效果。 4.组织性策略:将记忆材料按不同的意义,分别组成不同类别,编入各种主题,使材料产生意义联系,或对内容加以改组,以便于记忆的一种策略。 幼儿分类实验P70 5.提取策略:一个人在回忆过程中,降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特定信息回收到意识水平上的方法和手段,就叫做提取策略。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 ;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提取策略的核心是对线索的利用,在缺乏线索的情况下,任何人都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信息。 对于幼儿来说,实地情景的刺激,有助于他们对记忆信息的提取。当幼儿遇到提取障碍时,将他们带到事故发生的地方,会激发更多的有效提取。 课堂练习: 1、3岁前儿童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持,这种现象称为 ( ) 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 C、记忆容量不足 D、幼年健忘 2、幼儿记忆的基本特点是( ) A、有意记忆占优势,无意记忆逐渐发展起来 B、机械记忆的效果优于意义记忆的效果 C、接近联想优于相似联想 D、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3、识记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感到熟悉,确知是以前感知过或经历过的,这种现象属于( ) A、再认 B、再现 C、习惯化 D、条件反射 4、再认主要依靠的是( ) A、再现 B、感知 C、表象 D、记忆 5、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或意志的发展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情绪记忆 D、元记忆 6、昔日同窗情,至今常怀念、这属于( )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8、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 B、理解记忆 C、机械记忆 D、逻辑记忆 9、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这是年幼儿童常出现的( )。 A.记忆扩张现象B.记忆恢复现象C.记忆潜伏现象D.记忆提取现象 10、儿童记忆容量的增加,主要在于( ) . A、习惯化的发生 B、记忆广度的扩大 C、记忆准确性的增加 D、把识记材料联系和组织起来的能力有所发展 11、幼儿的形象记忆主要依靠的是( ) A、动作 B、言语 C、表象 D、情绪 12、儿童最早出现的是( ),最晚出现的是()。 A、情绪记忆 B、语词记忆 C、形象记忆 D、运动记忆 13、在幼儿的记忆中( )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动作记忆D.语词记忆 14、幼儿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差别( ) A、逐渐缩小 B、没有变化 C、逐渐增大 D、有时缩小,有时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