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15.17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lipeier
- 上传时间:
- 2019-06-12
- 素材编号:
- 233017
- 素材类别:
- 课件PPT
-
素材预览
这是古九针疗法ppt,包括了古九针概论,九针的历史渊源,古九针的问世,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古九针临床应用,古九针发展规划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古九针疗法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皇帝内经古九针 中国中医药特色技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主讲:王世峰 一、古九针概论 二、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 三、古九针临床应用 四、古九针发展规划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 ☺九针的名称 ☺九针的形状 ☺九针的功用 ☺九针的刺法 ☺九针的来源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来历 ☺古九针的改制 ☺古九针的发展 ☺古九针的特征与学术思想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名称 我国医学家早在两千年前就创造了“九针”,传说中有“伏羲制九针”一说,现存较早的古籍如《黄帝内经》首次记载了有关九针的论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以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合称“九针”。 《素问·针解篇》记载“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时、五音、六律、七星、八风、九野,身形亦应之,针各有所宜,故曰九针”。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名称 《灵枢·九针论》进一步记载“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 《素问·针解篇》记载“人皮应天,人肉应地,人脉应人,人筋应时,人声应音,人阴阳合气应律,人齿面目应星,人出入气应风,人九窍三百六十五络应野。”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名称 九针的名称是法于阴阳,和于数术,从一起始到九而终,这是一切事物由少到多的普遍自然发展规律,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针灸、针具方面的一个体现。 有研究者考之古籍,认为“九”之本义大凡有三:一则言其多;二则言其极;三则言其变;其有以多种治疗方法,多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最佳效果医治多种疾病之义。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形状 《灵枢·九针论》记载: 一曰镵针,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 三曰鍉针,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 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筩其身,锋其末,长三寸六分,……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形状 五曰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 六曰员利针,取法于牦,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 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三寸六分,…… 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 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锋微圆,长四寸,……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形状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功用 《素问·针解篇》记载:“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 《灵枢·官针》进一步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功用 镵针“头大末锐,去泻阳气”,故“病在皮肤无常处者,取以镵针于病所,肤白勿取”。 员针“针如卵圆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故“病在分肉间,取以员针于病所”。 鍉针“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故“病在脉,气少当补之者,取以鍉针于井荥分输”。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功用 锋针“刃三隅,以发痼疾”,故“病在经络痼痹者,取以锋针”。 铍针“末如剑锋,以取大脓”,故“病为大脓者,取以铍针”。 员利针“尖如氂,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故“病痹气暴发者,取以员利针”。 一、古九针概论 九针的历史渊源——九针的功用 毫针“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以取痛痹”,故“病痹气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针”。 长针“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故“病在中者,取以长针”。 大针“尖如梃,其锋微员,以泻机关之水也”,故“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取以大针”。 一、古九针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九针的刺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 《灵枢·九针十二原》用针原则“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又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 《灵枢·官针》记载“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凡刺有五,以应五脏”, 一、古九针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九针的来源 关于九针的起源地问题,文献记载和实物考证互不一致,这种不一致性反映出九针不可能源出于一个地方,其起源是多极的。 九针的起源地并不局限在某一地域,形成了多极化态势,不断地完善而形成了九针的定制。 《内经》对此仅做了总结,这种形态各异、作用分明的针具对于当时的针刺方法、针刺手法及针灸临床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一、古九针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古九针的来历 为了全面地继承和发展九针的宝贵遗产,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九针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证及研究 九针针具包括了镵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鍉针、员利针、毫针,并取得了肯定的临床疗效,创制了独特的九针针法。 一、古九针概论 一、古九针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改制 师老结合临床体会对《内经》时代九针的外形特点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充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并使之更适应现代疾病的治疗。 镵针、铍针针体由耐高温金属制作,便于高温烧灼,并且在高温下针体不变形,不退火,针头部锋刃可随时修磨,保持锋利。 员利针与古员利针“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不同,针尖部分与毫针相同,为尖而圆的松针形,针体通粗,并且比古员利针的长度长。 一、古九针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改制 根据《内经》记载的古代员针以及近代梅花针,并参照中国古代有关磁石治病的记载和现代磁疗原理,发明创制的新型针具——磁园梅针。 鍉针发展为大小鍉针、长鍉针及弹簧鍉针,更加适应了疾病的治疗。 锋勾针是参照古九针之锋针和流传于民间的勾针二者的结构特点,经过数十年的研制改革而发明的新型针具,把流传于民间的传统疗法纳入新九针体系。 一、古九针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发展 1983年,新九针通过了山西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 1990年,祁越主编《九针新义》出版 1993年,古九针及其针具申请了发明专利 200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古九针的临床应用”列为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一、古九针概论 一、古九针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发展 2002年,《中医临床古九针疗法》出版, 2007年田文海撰写的《古九针火针疗法》和王世峰撰写的《古九针疗法》出版。 2007年,冀来喜教授的“古九针针具系列研究与应用”获国家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资助。 2008年底,由周然教授任总主编冀来喜教授主编的适宜技术推广系列丛书之一《古九针实用技术》出版。 一、概论 一、古九针疗法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新九针的特征与学术思想 古九针第一大特征是创新性,针具改制和针刺手法。 古九针第二大特征是实用性,古九针对施治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古九针针具价格低廉,并且施治费用低廉,操作较为简便。 一、古九针疗法概论 古九针的问世 ——古九针的特征与学术思想 “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形成了新九针的独特学术思想。 “特异性”就是各种不同针具及其针法都有适应于自身独特的针刺方法与治疗范围。 “整体性”就是各种不同针具及其针法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配合进行治疗。 镵 针 针 具 二、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 磁 圆 梅 针 针 具 磁 圆 梅 针 针 具 鍉 针__小 鍉 针 三:古九针针具——鍉 针 持针法:以刺手拇、食、中三指持钢笔姿势,紧握针柄。持拿方法是以刺手横握针柄,拇食指用力捏持针柄前部。 冷鍉针刺法: (1)治疗刺法: (2)穴位标记法:(3)用于寻找压痛点。 火鍉针刺法 :单纯火鍉针刺法、火铍针-火鍉针联合刺法、火鍉针隔药膏温灸法 弹簧鍉针刺法:医者左手持压舌板压患者的舌根部,右手持针,用拇指按压针尾端,使鍉针头部伸出,然后在酒精灯上将针头烧针,松开拇指,然后迅速伸进口腔,进行烙灼,然后再放松拇指,使针头缩迸针套,退出口腔。 长鍉针刺法:用时先将针伸入瘘管,探明管的深度、内口或盲端的位置,然后在酒精上将针烧至80℃左右,伸入瘘管烙烫。 锋勾针——双头 三、古九针针具 三棱针——美容针 铍 针 针 具 二、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 持针: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横持针柄,针锋朝内,柄朝外。施术时,针具与施术部位常规消毒 操作方法: (1)治疗皮肤疣赘、瘤痣 (2)治疗脓肿痈疡 (3)治疗粉渣瘤、腱鞘囊肿 (4)治疗肛裂 员利针针具 三、古九针针具——员利针 火 针 梅 花 针 三、古九针针具——梅花针 二、古九针针具和操作方法 三、古九针临床应用-----配伍原则 ♦古九针的施针原则和针具配伍 : 辨证施针,针分主辅,合理配伍,系统治疗。 ♦古九针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措施。 ♦古九针治病的辨证,还有一层含意是不同针具的辨证使用,就是针分主辅,合理配伍。 ♦ 《内经》中记载“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不得其用,病弗能移”。这就说明了九针的两大特点是特异性和整体性。 (1)镵针:治疗胃肠道疾患、面神经麻痹、黄褐斑、痤疮、湿疹等。 (2)磁圆梅针:治疗内科疾病如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结肠炎、泻泄、呃逆、胃脘痛、便秘、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外科疾病如软组织损伤、跌打损伤所致淤血肿痛、肩周炎、颈椎病、静脉曲张、静脉炎、脱肛等。皮肤病如鹅掌风、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及其他不明原因的皮肤病。妇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崩漏、更年期、子宫脱垂等。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遗尿等。耳鼻喉科疾病如耳聋耳鸣等。五官科疾病如颞颌功能紊乱等。 (3)鍉针:常用于一般外科病症如小血管瘤、疣赘、色素痣、老年斑、外痔、久不愈合溃疡面、肛裂、瘘管等。弹簧鍉针主要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化脓性扁桃腺炎、慢性咽炎、咽后壁滤泡异常等。长鍉针主要用于肛瘘的治疗。 (4)三棱针:多用于头痛、风湿热、红肿、痛经、静脉炎、红眼病、皮肤病、中风、四肢麻木等。 锋勾针:治疗急性炎症,实证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等急性,痉挛性或慢性局部功能障碍,或久而不愈的顽固性疼痛,如肩周炎、腰背肌劳损、腱鞘炎等疾病。此外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支气管炎、哮喘、胃痉挛、神经性头痛等也可应用。 (5)员利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暴痹等重症、急症、顽症、痛症等。 (6)铍针:主要用于外科病症,如疣赘、肛肠息肉、皮肤瘤、新鲜或陈旧性肛裂、松皮外痔、痦子等。 (7)火针:适用于慢性结肠炎、结肠炎、痢疾等消化系统疾患,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瘫痪、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脊柱结核等运动系统疾患,外阴白斑、阳痿、痛经、慢性盆腔炎等生殖系统疾患,皮下囊肿、滑囊炎、关节积液、疖痈化脓、脂肪瘤、腱鞘囊肿、镭疠、鸡眼等外科疾患。 (8)梅花针:治疗头痛、头晕、失眠、脑外伤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面瘫、脑动脉硬化、脑炎及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患。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急慢性过敏性鼻炎、百日咳等呼吸系统疾患。急慢性胃炎、腹泻、痢疾、胃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等消化系统疾患。近视眼、结膜炎、脱发、青光眼等五官科疾患,软组织损伤、肋软骨炎、阑尾炎等外科疾患,宫血等妇科疾患。 (9)毫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便秘,斜视,耳聋耳鸣等。 第一节 “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无 细菌性前列腺炎技术 一、技术简介 ♦ “秩边透水道”针法的提出:理论依据上溯到《内经》,临床应用多年,有扎实的前期临床及基础研究。 ♦该技术是我院现任所长冀来喜在研究经典医籍的基础上,运用新九针之长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疾病的主要手段。 二、疾病概述 ♦慢性无细菌性前列腺炎亦称为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 ♦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和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第一节“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无 细菌性前列腺炎技术 三、诊断标准与分型 西医诊断标准: A、局部症状:会阴部、前列腺部有不适或疼痛感,尿频、尿急、尿痛、尿末滴白。 B、前列腺按压液(EPS)检查:EPS中白细胞计数>10个/高倍视野(HP),视为(+),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C、EPS细菌培养:EPS中无细菌生长。 西医分型诊断: 只具备(A)者为前列腺痛(PD);具备(A)+(B)+(C)者为非菌性前列腺炎((NBP)。 第一节“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无 细菌性前列腺炎技术 三、诊断标准与分型 中医辨证分型:本病证候错综复杂,病程缠绵,概括而言当属“本虚标实”。所谓“本虚”者,盖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者,气滞、血瘀。 第一节“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无 细菌性前列腺炎技术 四、治疗 1.针具:九针之长针;主穴:秩边透水道,进针后轻捻徐入100mm左右,令针感传至会阴部或睾丸或小腹部为度,施捻转泻法一分钟。其他穴位依常规法进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30分钟。 第一节“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无 细菌性前列腺炎技术 四、治疗 2.配穴:湿热下注加关元、阴陵泉、丰隆;气滞血瘀加气海、太冲、血海、三阴交;肝肾阴亏加肾俞、肝俞、太溪、太冲;肾阳不足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 3.治疗时间及疗程 疗程:隔日一次,连续15次为一疗程。可连续治疗2-3个疗程 第一节“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慢性无 细菌性前列腺炎技术 五、关键技术环节 1. “秩边透水道”针法的体位、进针点和深度 2. “秩边透水道”针法的角度与方向 3.特定的针感是该针法取效的关键 第二节火鍉针速烙刺法治疗慢性咽炎技术 一、技术简介 ♦该技术是师怀堂在研究经典医籍的基础上,创制成功鍉针,而火鍉针疗法是将我古九针之一的鍉针与火针合而为一。 ♦采用火鍉针速络刺治疗慢性咽炎疗效好,疗程短,副反应小,不易复发。鍉针烧后烙刺,功善温通,通而去壅,且具有止血作用。 第二节火鍉针速烙刺法治疗慢性咽炎技术 一、技术简介 ♦运用该法治疗慢性咽炎,高热使组织中蛋白质凝固形成白色膜,增生的淋巴滤泡在高温下热凝坏死,最终脱落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疗效显著,且无痛苦无副作用,是对中西医都不能根治的慢性咽炎的理想疗法。 第二节火鍉针速烙刺法治疗慢性咽炎技术 二、火鍉针技术操作 1 选穴 阿是穴(咽部粘膜病变局部) 2 治疗用具 火鍉针,冷光单孔灯,酒精灯 3 药物 1%的地卡因,0.9%NaCl,葡萄糖酸氯已定含潄剂 4 具体操作方法 4.1 局部麻醉 4.2 火鍉针速烙刺 4.3 预防感染 5 注意事项 三、火鍉针技术操作 三、疗程和异常情况处理 治疗疗程 一般一次治愈,如治疗10日后仍有咽部不适感则加治一次。 异常情况处理 本法一般不会出现异常情况,但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晕针、咽部灼伤,疗程中出现咽部感染等,可作常规处理即可。 第三节 火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技术 一、概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膝关节炎、变形性膝关节炎,根据其病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中年以后神经肌肉功能逐渐减退,由于运动不协调而导致关节损伤; ♦骨性膝关节炎属中医学的“痹证”、“鹤膝风”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二、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 ①前个月大多数时间内有膝痛。②有骨摩擦音。③晨僵<30min。④年龄>38岁。⑤膝检查示骨性肥大。满足①②③④或①②⑤或①④⑤者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临床、实验室和放射学诊断标准 ①前个月大多数时间内有膝痛。②X线片关节边缘有骨赘。③关节液检查符合骨关节炎。④年龄>40岁。⑤晨僵<30min。⑥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满足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者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三、治疗 ♦火针深速刺。针具:中、细火针。取穴:梁丘、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阴市、阿是穴(选取梁丘上方肿胀处)。 ♦火罐吸液。火针治疗后拔火罐可吸出积液。位置在梁丘上方火针针眼处。 ♦毫针刺穴。毫针平补平泻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取穴:梁丘穴、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膝下穴。每次选穴3个,留针30min,中间行针1次。 第四节 磁圆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 一、技术简介 ♦磁圆针疗法是针灸前辈师怀堂老先生发明研制的新疗法,利用磁圆针的永磁特性来调整人体的磁场。 ♦通过磁圆针的叩击,一方面机械叩刺局部使表面浅静脉破坏废用,又因磁圆针带有5000高斯的磁性,所以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溢出皮下后吸收快不会凝结于局部。 ♦此法不仅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治愈率高,而且不需住院,费用低廉、并能满足不愿手术和考虑肢体“美容”病人的心理需要。 第四节 磁圆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 二、适应症 1、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 2、符合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诊断者 3、临床表现:患者站立时,病肢浅静脉隆起,扩张、纡曲、甚至卷曲成团,但无肿胀;小腿有沉重,发胀感。 4、经(Trendelenburg)试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 第四节 磁圆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 三、禁忌症 1、经(Perthes)试验:深静脉不畅通(阻塞)者。 2、病肢足靴区皮肤出现湿疹,慢性溃疡者。 3、伴有血栓性浅静脉炎,局部疼痛、压痛,皮肤红肿,曲张静脉呈硬条状者。 4、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5、瘢痕体质者。 第四节 磁圆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 四、技术操作方法 (1)基本手法:手臂悬空,右肘曲屈为90度,以腕部运动形成主要叩击力量,同时运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撬力。腕力与指力两者巧妙配合,灵活“弹刺”。 (2)体位:双手倚托直立位,重心放在患肢上,使曲张静脉充盈。 (3)操作方法:左手拇指固定按压在曲张静脉团的最上方,(即近心端),右手持磁圆针垂直叩击静脉团,先自曲张之远端开始,由下而上,渐至曲张之近端,叩击局部隆起,蓝色蚯蚓团消失,局部皮温升高(或手触发热)为度。 第四节 磁圆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技术 四、技术操作方法 (4)注意事项 此法操作时间较长,部分患者耐受力差,疼痛明显,可考虑局麻下治疗。在用磁圆针叩击时,一定要垂叩,以免因受力方向改变影响疗效,或使局部皮肤损伤。治疗后患者可适应活动避免做避免剧烈运动。 (5)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因操作时须站立位,加之捶击疼痛,有部分病人可能难以坚持,可适当休息后继续治疗。 第五节 锋钩针治疗肩周炎技术 一、概述 ♦本病多在年老气血虚弱、肾精不足而产生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加之长期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经络和关节引起。 ♦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称肩关节周围炎。 ♦因风寒湿邪侵袭引起而称“漏(露)肩风”,因肩部活动受限形如冻结而称“冻结肩”。 ♦因该病好发于50岁左右而称"五十肩",另外还有“肩凝风(症)”之称。 第五节 锋钩针治疗肩周炎技术 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 ♦ 初起自觉肩周疼痛,昼轻夜重,为避免或减轻疼痛,从而使关节长期保持于某一位置,久则发生退行性病变,局部渗出、粘连、纤维化,产生冻结、僵化,便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检查可见肩前、肩后、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健压痛明显。肩关节被动外展时,肩部高耸,肩肿骨随之向上转动,说明肩关节已有粘连。重症患者肩臂肌肉萎缩,尤以三角肌萎缩最为明显。 第五节 锋钩针治疗肩周炎技术 三、治疗 ♦治则:行气活血,缓急止痛。 ♦治法: (1)针具:锋勾针、毫针 (2)取穴:肩关节周围局部阿是穴、肩髃、臑俞、手三里、曲池、外关 (3)操作方法 锋勾针:肩前、肩后局部阿是穴、肩贞,每穴勾割3~5针,出血为度。 毫针:肩髃、肩髎、肩贞,均取泻法,每次留针40分钟,每20分钟强刺激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疗程:毫针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锋勾针5日一次,3次一疗程。 第六节 内经梅花针治疗斑秃技术 一、概述 斑秃指突发性头发连片或全部脱落,甚则连及眉毛、胡须、腋毛等随之脱落。多因血热内蕴、热极生风、风动则发脱;或气血亏损、肝肾不足、风邪乘虚外袭,发失所养;或气滞淤阻,血不养发所致。 二、治疗 ♦配方一:督脉、脱发区、风池、百会、肾俞、肝俞、三阴交、内关、阳性物处。叩刺量以病情、年龄、体质而定,用梅花针均匀密刺,手法适中,以腕力弹刺为宜,叩刺脱发区。适用于肾气虚弱患者。 二、治疗 ♦配方二:督脉(项部、胸5~胸8两侧)、脱发区、大椎、心俞、膈俞、中脘、足三里、阳性物处。叩刺方法同上。适用于气血两虚患者。 ♦配方三:督脉(项部、胸3~胸5两侧)、脱发区、太渊、合谷、肺俞、脾俞、胃俞、百会、阳性物处。叩刺方法同上。适用于肺气虚弱患者。 ♦配方四:脱发区及周围。根据面积大小、时间的长短和病人体质强弱,分别采用轻、中、重三种叩刺。适用于所有斑秃患者。 ♦配方五:取督脉 (重点叩打腰部骶部)、百会、肺俞、脾俞、肾俞,及手太阴肺经自肘下循行线。为巩固调理法,适用于脱发已重新长出新发,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者。 第七节 锋钩针治疗头痛技术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头痛的原因极为复杂,按其有无明确原因,大致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大类。 ♦原发性头痛主要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丛集性头痛。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头痛所致的生产能力丧失而造成损失也非常巨大,偏头痛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已成为公共卫生中的重要课题。 第七节 锋钩针治疗头痛技术 二、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期 头痛前驱症状并明显,而且常常不易辨认 ♦先兆期 先兆症状中以视觉先兆最常见。 ♦头痛期 60%的头痛患者的头部位于一侧或以一侧为主 ♦恢复期 头痛消失后疲劳; 第七节 锋钩针治疗头痛技术 三、头痛的鉴别诊断 ♦头痛的诊断不但要排除器质性疾病,而且需要与其他类型的原发性头痛相鉴别。 ♦紧张性头痛没有视觉先兆,其发病部位多侧大于单侧,疼痛性质为压迫痛、酸痛、紧缩、压榨感,偶尔伴有恶心; ♦丛集性头痛无视觉先兆,发病部位在单侧,特别是眼眶、眶周、和额颞部,疼痛性质为钻痛性刀割样、烧灼性刺痛性,其伴随症状为单侧睑结膜充血、流泪、单侧鼻塞、流涕。 第七节 锋钩针治疗头痛技术 四、治疗 ♦取穴:阿是穴。前头痛:印堂、通天、上星; 侧头痛:患侧 率谷、耳和liao、风池; 头顶痛:百会、四神聪; 后头痛:后顶、天柱; ♦针法:每穴勾割1-2下,使微出血,一般均取患侧穴位,隔日1次。 第八节 员利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技术 一、概述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常见的腰痛和腰腿痛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 ♦第三腰椎横突位于腰椎的中心,且是最长的横突,故其受力也就越大,比其他的横突赴易产生劳损。 ♦腰1、腰3脊神经的后支穿过起于横突的肌筋膜,行于横突的背侧,当附着于横突的肌纤维组织因损伤而产生粘连或瘢痕时,该神经受到卡压或刺激而产生疼痛。 第八节 员利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技术 二、临床表现 ♦腰及臀部疼痛,劳累后加重,有的可向大腿后侧或内侧放射,特别是第三腰椎横突尖处有明显的压痛。 ♦约半数患者对侧横突及其他部位可有不同程度的压痛,如臀中肌止点处等。 ♦发病可由急性扭挫伤,也可因长时间下蹲、弯腰或运动,使横突筋膜拉伤或撕脱,续发炎症,水肿,疼痛。 ♦如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而缠绵不愈。 第八节 员利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技术 三、治疗 ♦治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取穴:阿是穴。 ♦操作:患者俯卧位,取员利针,直刺阿是穴。针尖方向朝第三腰椎横突尖处,深透芒针尖抵触横突尖,并轻轻弹拨儿下。意在剥离粘连组织,并针后加火罐。 第九节 火针、锋钩针治疗腱鞘炎技术 一、概述 ♦腱鞘炎是以手腕部或足背部的腱鞘受到外伤、劳损而逐渐肿胀、疼痛为主的常见疾病。 ♦属于中医学的“筋痹”或“筋凝症”的范畴。常以受损关节曲伸不利、局部肿痛并向患侧肢体放射为主要症状。 ♦临床又有“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和“先天性拇长屈肌腱鞘炎”之分。 二、临床表现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症见腕关节桡侧疼痛,不能提重物,疼痛时可向前臂放射; ♦握拳尺曲时患处有剧痛。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多发于指部,以拇指多见,局部疼痛,有时向腕部放射; ♦手指伸曲时常发生弹响声,故又称“弹响指”。 三、鉴别诊断 ♦腕舟骨骨折:腕桡侧深部疼痛,“鼻烟窝”部肿胀及压痛,第一、第二掌骨远端腕部扣击痛阳性,外展位X线可确诊。 ♦腕关节扭伤及劳损:桡侧关节向桡侧偏斜时疼痛,外观腕背无纵行肿胀区,活动无力,损伤部位压痛明显。 ♦前臂交叉综合征:常有手及腕部的过劳史。疼痛部位广泛,于前臂中下段背侧,伴肿胀及灼热感,可触及捻轧感,抗阻力伸腕痛阳性。 四、治疗 ♦取穴:阿是穴 ♦针法:火针、锋勾针治疗。阿是穴火针点刺、锋勾针深达一定部位勾割,取出针后,瞩患者活动患指,疼痛及弹响缓解或消失为度;若无减轻,可再行施治。一般治疗1-2次即可有效。 第十节 员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技术 一、概述 ♦梨状肌综合症是指异常的梨状肌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的病症。 ♦常发于中老年人,有外伤或受凉史。 二、临床表现 ♦臀部疼痛,严重者患侧局部呈持续性、“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多数伴有下肢放射痛、跛行或不能行走。 ♦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直腿抬高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三、治疗 ♦治则: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取穴:阿是穴。 ♦操作:患者侧卧位,取5-6寸员利针,直刺阿是穴。? 四、古九针发展规划 加快古九针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编写实用技术丛书,争取1-2年内覆盖全省,2-3年全国普及。 实施古九针针具和技术操作的标准化研究,争取1-2年内制定古九针的行业标准,2-3年制定新九针的国家标准。 加大古九针科研投入,精选优势病种,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发表高质量论文,提高新九针知名度。 举办古九针国际培训班,全球范围内传播古九针技术,提高古九针在海外的声誉。 针具制作联系方式: 电话:0577-56617560 手机:15888428298 QQ:815223988@qq.com 地址:温州市鹿城区打网垟路26。中国中医药特色技术研究院技术推广中心、 邮编:325000 王世峰:15888428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