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3.3 M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lipeier
- 上传时间:
- 2019-05-19
- 素材编号:
- 231309
- 素材类别:
- 课件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介绍亳州的ppt,包括了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八角台,白衣律院,薛阁塔,汤王陵,三国揽胜宫,曹操宗族墓群,华祖庵,道德中宫,曹操地下运兵道,花戏楼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介绍亳州的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一 华佗故里 药材之乡 亳州是“神医”华佗的故乡,也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药都之一,盛产中药材,药材市场由来已久。1994年,亳州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在交易中心上市的药材品种多达2000余种,上市量4000万公斤。年成交额达20多亿元。同时,与药材中心相配套的中国中药材期货交易所、中国中药材信息中心也在亳州陆续建立起来了。1995年,江泽民总书记欣然为亳州题词:“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二 八角台 亳州八角台位于亳州市光明路与建安路交汇处西北侧。是魏武帝曹操为奖赏有功将士,大飨家乡父老而修筑的大飨台,因台上建有楼阁和八角亭,故称“八角台”。曹操当年曾在此台上与家乡兄弟歃血盟誓,又称拜交台。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在擒杀吕布,大败袁绍,取得官渡之战胜利后,于建安7年(202)正月回到家乡,在城南三里八角台上建大飨堂,犒赏将士及家乡父老,并颁布了《军谯令》。八角台上原有大飨堂等建筑早废,现存台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高约4.5米。 三 白衣律院 白衣律院又名白衣庵,因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而得名,位于亳州市交通路西端,是安徽省重点开放寺院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顺治6年(1649),白衣律院由僧人尽休创建,后经华山僧人妙湛、五台山盲僧德升、山西药商董继文先后扩建,规模宏大,建筑巍峨。为纪念盲僧德升和药商董继文,白衣律院山门一反习俗面向西北,对着山西方向。山门石扁上 “白衣律院”四字为乾隆时期著名书法家邓石如先生手书。 现在的白衣律院是由居港亳人唐德荫先生捐资兴建的。山门三开间,重檐歇顶,琉璃瓦屋面,门内两侧有四大金刚塑像。大雄宝殿为主体建筑,殿宽5间,殿内供奉白衣大士观世音的木雕相,后殿位于院北侧,5开间,另有配房50余间和完备的宗教设施。 四 薛阁塔 薛阁塔在亳州老城东南,是一座砖塔。直椎式八角开,共七层,高34.15米,周圆23.36米。塔座由八块青石奠基。塔一二层为仿木结构,每角砌砖为方柱,高3.5米。柱上仿高50公分。仿上为塔檐、上并饰以斗拱、昆虫、鸟卉花纹,登塔门面向东北,有螺旋式台阶,塔室为一个面南的小龛,可能是供俸神象用的,现空无一物。各层塔檐造型与一二层基本相同。塔之上顶八角飞檐,挑角垂脊,铺有筒瓦滴水檐形如八角古亭。塔尖端为铁铸莲座,座上有螺旋铁柱支撑。一个铁葫芦直插云霄。 薛阁塔,原名文峰塔。清乾隆中叶,知州郑交泰因此地文风不正,于城东南一里筑此塔,以倡文风。原五层,后绅士何天衢捐资复建二层,成为七级浮屠。 文峰塔后人为什么又称薛阁塔呢? 由来是这样的:明朝武宗时候,亳州名人薛蕙,字君米,号西原先生。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考功司郎中。薛蕙曾建家于此,名叫薛阁塔。薛蕙的嗣孙薛凤翔,明崇祯年间,官鸿胪寺少卿,能诗善书,著有《牡丹史》四卷,为我国古代研究牡丹的专著,薛氏名噪一时,又因塔紧靠薛家阁,故后人多称文峰塔为薛阁塔。 之后,薛氏家庙荒废,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亳州都司李铭,在薛阁原址之上堆土为山,重建成庙宇累级登山,曲室迥廊,危楼静宇,改名为观音山。时称古亳之胜,薛阁塔,也更为游人所慕。 五 汤王陵 汤王陵,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百姓,怎能让人民作牺牲呢?”过了一会儿,他断然说科:“假如定要如此,那就让我来吧!”于是他选了一吉日,到了那天,汤王经过沐浴,剪掉头发和指甲,身穿一件白色粗布衣裳,跪在神台前祷告:“天呀,我一个有罪,不要连累万民,万民有罪都在我一个人身上,请上天对我这个罪王进行惩罚吧。”接着由巫师搀扶着登上了一个个高高柴堆,参加求雨,百姓跪在柴堆周围望着贤王的身影,一个个泪如泉涌,战火的时候到了,巫师们用火把,把柴堆点着了,片刻间浓烟滚滚,把汤王围在焰火之中,说来也巧,正在这时天空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人们在欢呼中把汤王从柴堆上扶下来,送回宫中。成汤王在位13年,死后葬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赞扬,为了纪念他特修建汤王陵公园。 六 三国揽胜宫 三国揽胜宫位于火车站西500米曹操宗族墓群附近,是安徽省第一家利用高科技的声、光、电技术建设的人造旅游景点,也是全国旅游景点最大的仿汉代建筑群体。 该宫占地40余亩,长120米,宽70米,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其中一层古城堡高7米,二层魏武堂高19米,规模造型古朴典雅,雄伟壮观。正门汉阙大壮严,十八座大石鼎罗列主甬道两侧,祭坛栏杆玉石雕成,祭坛广场青石铺就,城堡四周战旗林立,魏武堂前魏、蜀、吴三面锦旗威风凛凛。 迎献帝宫殿富丽堂皇,曹操率文武百官迎献帝登位,鼓乐齐鸣,山呼万岁;煮酒论英雄雷电交加,刘备惊惶失措;汉代相府大花园凰仪亭里吕布和貂婵相偎相抱,董卓气得哇哇大叫,掷刺方天画戟;官渡、赤壁、长坂坡古战场,人喊马嘶,尸体遍布、烽火连天;文姬归汉,胡笳十八拍琴音绕梁,吟诵悲壮;原始森林中诸葛亮七擒孟获,飞沙走石,毒蛇猛兽,张牙舞爪一齐冲到阵前;洛神和游仙诗两场,金龙舞动,仙乐绕耳,仙境怡神,十场内景,将三国时代的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使游人身临其境,留恋忘返。艺术精华,今古大观。 七 曹操宗族墓群 曹操宗族墓群覆盖着亳州近12公里的地方,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 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现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现在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 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1973年清理发掘,根据《水经注》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墓主人是曹操祖父曹藤。董园村石墓,外形为一高大土丘,内系青石筑砌,墓门朝东,墓内长15.3米,宽10.2米,高3注,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南北耳室,东西偏室等组成,共用872块大条石筑成,董园石墓内各室均有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仙境图等,整个石墓建筑考究,工程浩大,俨然是一座宏伟的地下宫室,对研究东汉历史和地下建筑有重要意义。 墓内很遗憾的是随葬品几乎被焚盗一空,从中清理出的文物有: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陶瓷残片等,尤其金属猪,造型与今巴克夏品种猪十分近形,脊上凸,圆身,短腿,两耳前竖,唇外侈,对研究中国养猪的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八 华祖庵 华祖庵位于城区东南隅的华祖庵,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 华佗,字元化,一名敷。他精研歧黄,并通数经,不慕利禄,走街串巷、寻求方药,为人闻疾、济世活人。在1600多年前就创用酒服“麻沸散”施行剖腹手术,为外科鼻祖。又创编“五禽戏”以防生保健,开我国体育医疗的先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颂为神医。 元化草堂立于高台之上,东厢名“益寿轩”。西厢“存珍斋”为其当年的药房和看病的地方,分别系挂着中国历代名医画像和其乡土别传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题词和绘画。整个院落迥廊相接,松苍柏老,竹翠梅寒,绿阴沉沉遭到庙祠相映后辉。绕过画廊,进入古药园,被垂柳吊槐覆盖下的药池,晶莹绿泛,至善水榭与曲桥玉立其间,碧影波光晃然水晶宫时,一片竹篱柴扉间,满植芍药、牡丹、白菊、曼陀罗、玫瑰棕榈等名贵中药草及花卉,可谓药圃流香,四季繁花争艳。神医阁、五禽戏、云路桥和诗壁诸景,掩映在碧水绿树间,古香古色,令人静谥而神荡,悠思千古。 华祖庵位于城区东南隅的华祖庵,相传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庵内广植蔓佗罗,使人一跨进山门即受到传统医学的熏陶。 这里也是华佗纪念馆的所在地。自开放之日瞻仰胜迹、缅怀先哲的国内外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华祖庵已成为世界研究华佗药术的中心,历史文化名城亳州的一处闪耀无限风光的景点。 九 道德中宫 详细地址: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 景点介绍: 道德中宫在今亳州市老子殿街,始建于唐,重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历代祭祀老子的宫观,又名“老祖殿”或“老子行宫”。内有老子道德经石刻,并陈列有关老子的文献资料。 宫前有问礼巷,传说是当年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地。宋时,涡河之滨有三个老子庙:河南省鹿邑县的上清官、亳州城内的道德中宫、涡阳城北的下清宫。老子名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聃是谥号,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者,曾任周守藏室之吏。相传,唐太宗、唐唐宗、宋真宗均曾巡莅亳州,拜谒老子庙。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号,宋真宗则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号。欧阳修知亳州时有诗:“颖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乃得诒仙乡”。 现有山门3间,上题“道德中宫”四字,中殿礼人祖,后殿奉老子,有高3.1米的老子像。东院有殿3间,敬鲁班,门题“紫气东来”,西院有殿3间,敬财神 十 曹操地下运兵道 曹操地下运兵道在亳州老城区地下,被誉为“地下长城”。您若身临其境,仿佛探寻一个千年奥秘,莫不为之惊叹。 曹操地下运兵道,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布局奥妙,立体分布,结构复杂,工程浩大。运兵道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1986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就是曹操当年在家乡修筑的地下军事防御战道,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现存古地道,有土木结构、砖土结构、砖结构三种类型,有单行道、转弯道、平行双道、上下两层道四种形式。地道距地面一般有二至四米,最深七米,道内高度1.8米左右,道宽0.7米,涎内转弯处为“T”字形。并行双道之两道相距2-3.5米,中间砌有方形传话孔,幽深蜿延、曲折不定,高有猫儿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井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龛等附属设施。 道内出土有弹丸、战刀、战灯、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各代的文物,它对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建筑、军事战术以曹操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 十一 花戏楼 花戏楼位于亳州城北关,涡水南岸,原名大关帝庙,又称山陕会馆,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专供演戏的建筑。它座北面南,建筑面积3163.1平方米,院内以大殿为主建筑,戏楼辅衬,坐楼建于两侧,供看戏饮筵用。形成四全院,四围高大,音响不易疏散。 大殿两侧各有一深径小院,西为禅堂,东为财神殿(现无)。戏楼两侧为钟楼、鼓楼,现存钟一,鼓已遗失,钟上铸年号为康熙二年。钟楼外侧各有楼房三间,为山陕商贾所居住,故大关帝庙具有古代娱乐(戏楼)、宗教(帝庙)、商务(会馆)三种性质。 大殿分前后殿,前殿券棚是五架结构,雕绘富丽堂皇,是观戏所用;后殿又分前后两部,前部山墙开两便门,西门“便禅门”,“东门”“通神道”。登四步台阶入后殿,殿宇高大宏伟,这是敬关公的所在,正是大关帝庙的主神祭位。庙门外主有石狮一对,高2.4米;铁旗杆一对,高16米,座上铸铭曰:“皇大清道光元年(1821年)岁次辛已秋吉日铸造旗杆一对,重二万四千斤,陕西从药材邦弟子敬献铁杆一对,永保四方平安吉庆有余。”正面门上石横额刻有正楷题字“大关帝庙”,大磨砖墙镶满立体透刻砖雕,有整出戏文六,故事、图案、花纹七十余种,观之琳琅满目。 花戏楼,本是大帝庙的一座舞台。因其上面雕刻彩绘绚丽夺目而得名。戏楼座南面北,舞台前伸,形如“凸”状,四方翼角,加之屋面琉璃铺饰,金碧辉煌。舞台上方悬有藻井四围悬枋和徒垂莲。柱间有大枋,大枋与悬枋之间,悬有棚券,柱头悬狮垂鱼。枋之面外皆镶大木透雕,共有三国戏十八出。第出戏的人物,车马风物景色,雕刻工艺立形完善,给人以真实感,其它还有花卉、奇禽异兽。均雕刻玲珑剔透。由此可见花戏楼的建筑秀丽玲珑,雕绘精湛,别具一格,为请盛世的代表作,对研究我国戏剧的发展、雕绘艺术的精华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我的家乡亳州ppt:这是我的家乡亳州ppt,包括了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交通区位,民俗文化,风土民情,武术,剪纸,高跷,鬼会,旅游资源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课件:这是一个关于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课件,主要介绍了安徽亳州简介、安徽亳州部分景点介绍等内容。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亳州自商汤建都到今,已有3700年的文明史,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重要“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更多内容,欢迎点击下载我的家乡--安徽亳州ppt课件哦。
亳州市公车改革方案PPT:这是一份介绍亳州市公车改革方案PPT。自改革开放以来亳州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取得了很多可喜成果,药、酒、历史文化是亳州三大标签,弘扬“天下道源、华佗故里、中华药都、养生亳州”特色城市品牌等内容。亳州市(拼音:bó zhōu)是200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位于安徽西北,毗邻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黄淮平原腹地,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古井贡酒的产地,素有“中华药都”的美称。辖涡阳、蒙城、利辛和谯城三县一区,谯城区为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现有现代中药、白酒、食品制造及农产品加工、汽车及零部件、文化旅游、煤化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 。亳州盛产药材、白酒、烟草以及小麦等粮食作物,属温带季风气候;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其一年一度的“药交会”享誉全国。亳州是豫皖交界区域中心城市,是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