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素材大小:
- 596.50 KB
- 素材授权:
- 免费下载
- 素材格式:
- .ppt
- 素材上传:
- ppt
- 上传时间:
- 2016-02-04
- 素材编号:
- 28914
- 素材类别:
- 人物PPT
-
素材预览
这是一个关于齐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PPT,主要介绍了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层次示意图、内容简介、课文串讲等内容。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名小白。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五霸之首。齐襄公和齐君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齐桓公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桓公成为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桓公晚年昏庸,信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在内乱中饿死。
古代汉语齐桓公伐楚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人物PPT类型的PowerPoint.
齐桓公伐楚
《左传·僖公四年》
相关知识
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结构关系
最高统治者:周王(天子 拥有整个天下。《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其次:诸侯国的国君(按旧说分“公侯伯子男”五个不同等级,各国君主即按照所封爵位称呼,如“宋公”“齐侯”“郑伯” “楚子”“许男”——他们的封地称为“国”。)
再次:诸侯国中的卿、大夫(他们也有自己所统治的区域,即自己的封地,当时称为“家”,故“家”也同“国”一样,是一级政权机构,所以后来组成双音词“国家”。)
最末:家臣——替在诸侯国中服务的贵族管理“家”的人员。如孔子的学生冉有、季路就是季氏的家臣。
春秋时期统治集团层次示意图
宋公
齐侯 卿
郑伯 冉有
周 王 楚子 大夫(季氏)
(天子) 许男 (家) 子路
鲁侯 (家臣)
晋侯
(诸侯的国)
内容简介
课文串讲
课文第一段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以:率领。《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率诸侯伐蔡。”《左传·僖公十八年》:“宋襄公以诸侯伐齐。”《史记·齐太公世家》作“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
蔡溃,遂伐楚。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蔡女为桓公妻,桓公与之乘舟,夫人荡舟,桓公大惧,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复召之,因复更嫁之。桓公大怒,将伐蔡。仲父谏曰:“夫以寢席之戏,不足以伐人之国,功业不可冀也,请无以此为稽也。”桓公不听。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为菁茅不贡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举兵为天子伐楚。楚服,因还袭蔡,曰:‘余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听从。’因遂灭之。此义于名而利于实,故必有为天子诛之名,而有报仇之实。”
同义词辨析:征、伐、侵、袭
同:进攻
异:
伐:有理由的而且是公开的进攻。
侵: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用钟鼓。
袭:偷偷地进攻。
《左传》:“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
征,褒义,上对下,有道对无道;伐,中性。
楚子使与师言曰:
使:动词,派遣使者。
与:介词,跟,对。
师:指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
“言”训为“问”。《广雅·释诂》:“言,问也。”《礼记·曾子问》:“召公言于周公。”孔颖达正义:“言,犹问也。”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北海”、“南海”,犹言极北、极南的地区,非指“海洋”之海。《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hé、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杨倞注:“海,谓荒晦绝远之地,不必至海水也。”
风马牛不相及
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关。
原意的几种解释:
(1)风,放逸、走失。(齐楚相距甚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
(2)风,牝牡相诱。马与牛不相类,虽发情也不致相诱相及。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虞:料想,预料。
涉:进入。
之:连词。注意:这种“之”,教材称“连词”,学术界一般称助词。
“之”字结构
不虞 君之涉吾地
省略 谓 语 宾 语
主语“吾”
君 涉 吾地
主语 谓语 宾语
类似的结构
貢之不入
昭王之不復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五侯九伯:五等诸侯,九州之伯。
女:后来写作“汝”,你。
实:可、得、能。 《史记·齐太公世家》:“五候九伯实得征之。”
夹辅:辅佐。
夾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赐给齐国的疆域?齐国可以征讨的范围?
穆陵:一说是齐国的地名,即山东临驹县的穆陵关;第二种看法认为应该指现在湖北麻城的穆陵关,当时在楚国境内。
无棣:一种说法是齐国北部的边邑,在现在山东无棣县的北部;第二种看法认为是指现在河北卢龙县。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共:后来写作“供”,供应,供给。
无以——是一个凝固形式,后面接动词或动词词组,表示“没有用来……的东西”,例如“军中无以为乐”(《史记·项羽本纪》)。
徵:责。《史记·齐太公世家》:“王祭不具,是以来责。”
寡人是征:宾语前置。
徵≠征
徵:
1.徵召、徵收、徵求、
徵詢、徵兆
簡化爲征
2.Zhǐ,五音之一。
征:
遠行、征伐、奪取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征:巡行。
寡人是徵=寡人徵是。
寡人是问=寡人问是。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
之:连词。
寡君:谦辞。
敢,謙敬詞,等於説“豈敢”、“胆敢”。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其:语气词,表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恐怕”。
诸:之于。
师进,次于陉。
次:军队临时驻扎,《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齐国进攻楚国的经过以及楚国使者同齐国的初次交锋。
课文第二段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如,动词,到……去。
据《史记•楚世家》:“楚成王使将军屈完以兵御之。”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乘:乘车,古注:“同载也。”
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
不谷:谦称,我。
宾语前置:
岂不谷是为=岂为不谷
先君之好是继=继先君之好
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惠:谦敬词,表示对方做某事是给自己施以恩惠。可加在很多动词之前,如“惠存、惠收、惠领、惠顾”之类。
徼:求。
社稷:社指土神庙,稷指谷神庙。因为前文是说的“徼福”,求福当然是到神庙。所以这里的“社稷”不同于后来用以指代国家政权的“社稷”。
辱:谦敬词。意谓对方做某事是使他受侮辱了,降低了他的身份了。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城:城墙,城池。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绥:安抚
池:护城河
宾语前置: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楚国〔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
屈完及诸侯盟。
及:介词,跟,与。
盟:动词,古代指在神的前面立誓缔约。
楚国对抗以齐国为首的诸侯联军的经过。楚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派出屈完跟齐国进行外交谈判。屈完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挫败了齐桓公的武力威胁,最后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这场国际争端。
本文重点
(一)字词
寡人是徵
次于陉
楚子使屈完如师
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
以德绥诸侯
汉水以为池
(二)谦敬词
寡人,君王自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不谷,谷,善,美,“不谷”是诸侯的谦称。
寡君,本国臣子对他国人谦称自己国君的说法。
敢,等于说“岂敢”、“胆敢”。
惠,意思是您这样做体现了您的仁爱,是对我的恩惠。
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
辱,意思是这样做使您蒙受了耻辱。
(三)语法
——宾语前置
寡人是徵
寡人是问
不谷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方城以为城
汉水以为池
课后
背诵全文扁鹊见齐桓公ppt:这是扁鹊见齐桓公ppt,包括了自学提示,扁鹊专用诊笺,学习了本文,你收获了哪些启示,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想对扁鹊说些什么呢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齐桓公伐楚教案课件PPT:这是一个关于齐桓公伐楚教案课件PPT,主要学习目标分为三个部分。通过这篇古文来学习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古今词义的关系、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非常详细精彩的内容,很棒的课件,值得借鉴参考。欢迎下载齐桓公伐楚教案课件PPT。齊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前643年),前685年—前643年在位,姜姓,吕氏,名小白。任用管仲改革,选贤任能,加强武备,发展生产,国力强盛。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文选齐桓公伐楚教案PPT:这是一个关于文选齐桓公伐楚教案PPT,以黑色作为背景颜色,附上课文内容。课文背景是公元前656年的春天,齐桓公在打败蔡国之后,又联合诸侯国军队大举进犯楚国。欲知更多详情就赶快下载文选齐桓公伐楚教案PPT观看吧!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於陘。……楚屈完來盟于師,盟於召陵。